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它与众多的优秀名著一样,都有一段让人向往、迷恋而又令人遗憾的爱情。由此可见,爱情的魔力,它的魅力,让即便生活在思想颇受禁锢的封建社会,也神往不已!
而提到爱情,提到《红楼梦》,想来我们都会想到林黛玉与贾宝玉。他们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性情相投,既是知己也是恋人,在贾母的庇护下,他们也成了被众人公认的一对“新人”。只是可惜的是,最终与贾宝玉步入殿堂的,是薛宝钗。
宝黛爱情的结局让人遗憾,而在这段让人遗憾的爱情背后,有不少朋友也仕途寻找造成这段爱情悲剧的根源。如此一来,才会将眼光放到贾宝玉的身上。
对于贾宝玉的评价,原文有两个充满讽刺意味又带有复杂性质的评价。一个是宝黛二人共看《西厢记》的时候,林黛玉将他调侃成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而另一个,则是灯姑娘对他的评价,当晴雯被撵,凄凉的躺在哥哥破旧的坑上,当他们二人正在互诉哀肠的时候,灯姑娘走了进来,这个考试了贾府大半个男人的风流女子,将目光放到了贾宝玉的身上。
然而,即便她威逼利诱,宝玉依然不为所动,他的怕羞他的窘迫,让灯姑娘将她调侃成了没有药性的炮仗。
如此一来,若将林黛玉与灯姑娘对贾宝玉的评价带入到宝黛爱情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宝黛爱情的悲剧,正是因为宝玉的软弱与缺乏反抗的精神。
然而,如此评价,对于宝玉而言公平吗?在这段爱情中,他是否真的毫无作为呢?或许,对于这个问题,原文这四个细节告诉了我们答案。
一、元春端午节赐礼,贾宝玉的自救之道。
元春省亲后的端午节,在给贾府众人赐礼的过程中,她将宝玉、宝钗的给成了一样;将黛玉与贾府三春的,给成了一样。这个举动,给贾府带来了不少的轰动。
让一向不爱花儿粉儿的宝钗戴上了红麝串,让一向紧随贾母的王夫人,破天荒的不愿随同前往清虚观打醮,也让敏感的林妹妹情绪低落。由此可见,元春端午节赐礼,是带有目的性,至少从众人的反应来看,是倾向于支持“金玉良缘”的。
贾宝玉在袭人这里得知元春赐礼分配的方式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林妹妹,并第一时间让丫鬟将自己的那份拿去,任由林妹妹挑选,以宽慰她的心。
当然,这是原文明写的一幕,其实若我们仔细品味原文,会发现,在端午节赐礼这件事上,贾宝玉还有一个小动作,因为他在第二天的五更,需要进宫面对元春谢恩。
对于这个一贯疼爱他的姐姐,贾宝玉在见到她的时候,是否会谈论端午节赐礼这件事?是否会表明他对薛宝钗、林黛玉的真实情感?这是很有可能的。
毕竟,王夫人不愿随贾母前往清虚观打醮,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等宫里的人前来。这个宫里的人与谁有关?应该与元春有关,与端午节赐礼这件事有关,但最终,似乎王夫人并没有等到那个人。
因此,我们大致能猜测出,元春端午节赐礼事件之所以不了了之,与贾宝玉进宫面见元春是分不开的。
而在清虚观打醮的第二天,贾宝玉与林黛玉都未前往清虚观,而是留在了荣国府。在潇湘馆,他们二人因为“金玉良缘”再次发生争吵,情绪激动之下的贾宝玉,将通灵宝玉狠狠的砸到了地上。
通灵宝玉,不仅是“金玉良缘”的符号,更是他的命根子,但是,为了表明心迹,宝玉不惜狠命砸玉,这足以看出,他对林黛玉的真实态度;他对“金玉良缘”的真实态度。
二、林黛玉因“金麒麟”起疑,贾宝玉诉肺腑之言。
史湘云来到荣国府后,受到了贾宝玉的热情款待,之前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他从张道士众多门客所送的礼物中,发现了一个与史湘云所戴的金麒麟相似的麒麟,所以,他特意留了下来。
面对这一幕,让敏感的林妹妹生出了忧虑之心,她担心金麒麟会成为第二个“金玉良缘”,所以特意偷偷前来怡红院,看看这里的动静。却正好听见,面对袭人、史湘云讽刺她,贾宝玉为她据理力争。
随后,贾宝玉因为要与贾雨村相见,出了房门,在路上看见了她。二人寒暄一番。见林妹妹情绪低落,似乎还留(流)下了眼泪,宝玉不住的安慰她。情至身处,甚至将袭人错让成了林黛玉,诉说了他对林妹妹的肺腑之言。
(第三十二回)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如此一番言语,足以验证他对黛玉的真心,只是遗憾的是,这番话并未被林妹妹听见。
三、贾宝玉被打,用手帕抚慰林妹妹的心。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因为金钏儿、琪官的事,贾宝玉惨遭父亲的毒打,好在贾母、王夫人及时出现,解救了他的危机,但棍棒教育之下,他也不得不接受半个月的修养生活。
期间,众人纷纷前来看望他。而在这些人中,唯有林妹妹,是悄悄地来看他的,为什么?因为她早已哭肿了眼睛。
当贾宝玉被贾宝玉推醒,迷迷糊糊看见眼睛肿得如桃子一般的林妹妹时,不由得吓了一跳,以至于用掐自己的脸,来检验是否是身处梦境?
而在得知眼前的人正是林妹妹后,他强忍着疼痛,安慰着她。甚至于,为了让她宽心,不惜针扎着支撑起身体。
林黛玉离去后,他放心不下,特意将袭人支开,让晴雯给她送去了两块旧的手帕。起初,林黛玉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但一回神,当她明白了这层深意后,又情不自禁的红了脸,并动情的在手帕上写下了爱情诗。
这里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意思,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地送两块旧手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手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令我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
贾宝玉对黛玉的情,已然超脱了世俗的偏见,依(已)然做出了私相传递的举动!
四、紫鹃情试宝玉,他用行动说出了答案。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一心惦记黛玉一生幸福的紫鹃,对贾宝玉说了一个谎,用以试探他对黛玉的真心。
她谎称林家的人早则今年年底,晚则明年春天,将要接林妹妹回家。最初,贾宝玉是不信的,但是,面对紫鹃强有力的说服力,他又不得不信了。
这个时候,贾宝玉的心情是失落的,或者说,是绝望的。因为得知这个消息,甚至让他失去了意识,死了大半。
贾宝玉的突变,让贾母等人再一次悲伤不已,好在,紫鹃及时出现,他才得以回过神来。贾母在询问之下,也终于明白了宝玉犯病的原因,而在得知真相后,原本怒气冲冲连撕了紫鹃的心都有的贾母,也不由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地哄他作什么?”
贾母对紫鹃前后不同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她对紫鹃所说的这番言语,又想表达什么?其实我们不能看出,这是她对“二玉”命运的哀叹,虽然她极力维护“二玉”,但她毕竟人到暮年,也仅仅是宝玉的祖母而已!
当然,在紫鹃情试宝玉这一节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紫鹃试出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真心。他连黛玉的离去都无法接受,得知她离去连活着的勇气都失去了,还有什么方式,更能表达他的痴情呢?
或许,也正如事后他对紫鹃所说的:
“我只告诉你一句打趸儿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
小结:
通过以上的细节回顾,相信朋友们对贾宝玉对待“木石前盟”的态度,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毕竟,他生活在家教严格的大家族中;与薛蟠相比,宝玉当然不能像他一样,在父母面前,为心爱的女人去据理力争。
但是,正如原文这众多的细节一般,他在个人的能力范围内,尽了他最大的努力。虽然,最终他们二人没有修成正果,虽然薛宝钗成为了胜利者,但正如《红楼梦》十二曲中所描述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