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笔华医话》可以订阅!
(沁園春)脈理精微
王晓雷
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初學萌生。
按弦緊浮芤,展轉相類;在心易了,指下難明。
谓沉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為遲危殆驚。
俱數候,慎异病同脈,徵兆纷萦。
醫藥命繫清靈,况和鹊至妙犹权衡。
讀《傷寒雑病》,脈癥校考;毫微疑虑,求验聆聽。
仲景明審,承氣訓戒,嘔噦問下焦癥徵。
經文逺,待拨雲啟蒙,釋奥澄泓。
歳在庚子年夏于江南書
未出土時先有節,
已凌雲處尚虚心。
睢園绿竹,氣凌彭澤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臨川之筆。
臨床四綱脈
一、浮(阳)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二、沉(阴)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也,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气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潼。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三、迟(阴)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源。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弦,迟甚为败,浮大而软为虚。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衰,缓为卫盛营弱,宜别之。)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阳)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歌于心脏,其妄甚矣。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数而弦急为紧,流利为滑,数而有止为促,数甚为极,数见关中为动。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治大国若烹小鲜
写在下面的话
“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美味的小鱼一样。”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首先要让人民生活幸福,南北口味,东西差异,都要照顾到,要顺势而为,人民生活幸福了,社会自然和谐了,执*者应当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基本道理。不要瞎折腾,顺天里,应民意。从古至今,不少*治家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提醒执*者。对于这句话的意思,古今流行的理解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鱼儿,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烦则人劳,扰则鱼溃。如果结合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语中,老子所要表达的治国之道就很明确了,就是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子午觉养生
子时不睡,耗伤肾陽,
午时不眠,耗伤肾隂。
《*帝内经》曰:
“陽氣尽则卧,隂氣尽则寐。”
子时是晚上11時到凌晨1時,
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弱;
午时是中午11時至下午1時,
此时阳气最盛,阴气最弱。
睡出来的健康身体——“睡好子午觉”
子时与午时都应该睡觉,
子午觉的原则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有调查显示,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子午觉,
睡不成完整子觉和睡不成完整午觉的人,分别占七成。
而睡好子午觉,对人体健康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有些中青年,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工作压力过大,
且自己也不注意按时入睡,晚上夜生活过多,
多错过睡子午觉的时机,极易产生睡眠障碍,
不利于体力和脑力恢复,
长此以往,会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
所以一定要提高睡好子午觉的认识,
为自己的将来储蓄健康。
按照《*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这个
时候称为“合阴”,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
日合阴。”
所以夜半应长眠、深眠,因为阳尽阴重之故。反之,午时为日出阴尽,而阳受之,日中而阳重,阳主动,此时应为“合阳”。
所以按理午时是不应该拿来睡觉的,此时应是工作最出效率之时,但中国人都拿来睡午觉了,而且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把大好时光都睡掉了。
子午觉的原则: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中国人睡午觉已经习惯了,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我的意见是睡子午觉,就是说夜晚在子时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子时是“合阴”时间,睡眠效果最好。
中午,那就在午时(11到13点)小憩片刻,可进行静卧、静坐30分钟即可,因为此时是“合阳”时期,阳气最盛,应该用于工作,拿来睡觉,太可惜了,所以睡子午觉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有些中青年,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工作压力过大,且自己也不注意按时入睡,晚上夜生活过多,多错过睡子午觉的时机,极易产生睡眠障碍,不利于体力和脑力恢复,长此以往,会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提高睡好子午觉的认识,为自己的将来储蓄健康。
念书,看书,读书不一样的感觉写在读书日的感想……上学时候念书啊!是功利主义;闲着没事干看书吧!那是因为消遣时间啊!读书的时候,就是不一样的感觉,是和圣贤用心交流思想,是跨越时空的对话,用心感受一下吧!就可以知道读书的味道怎么样啊!
生命在于运动清晨,在鸟语中醒来,闻到花香味道,熹微的晨光透过窗帘,清新的空气净化心扉梦醒时分,放飛自我,呼吸一下今天的新鲜空气感悟人生的美妙旋律,漫步人生路从容淡定,欣赏一下沿途风景如画人生不过是一次旅程,少一些纠结,多干点事情思考未来,充实自己,诗词歌赋吟咏传唱,楚风吴韵,江南水乡从来都没有缺乏美妙的乐章孝敬父母,善待親人;珍惜朋友,珍爱生命;勿忘初心,牢记使命;召唤未来,信步前行;春光无限好,善待友情人。运动中的人身体更健康,祝福我的亲朋好友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做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成为别人的贵人。做医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做朋友最大的成功,就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你,而且还能够减轻朋友的困难。
伊尹(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伊姓,名挚。夏朝末年生于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为商朝初年著名*治家、思想家,*事家,医学家,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华厨祖。
《中药学》一书说:“商代伊尹始创汤液,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并可减低药物毒副作用。”以后便成为常用的中药剂型,使中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延续至今。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也就是后来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繁荣,*治清明,伊尹历事商朝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联系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