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建设咱教育人最纯净的心灵家园
三棵枣树
在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有三棵枣树。
其实,家里的枣树不止三棵。上学前,我就常领着妹妹一起数家里的枣树,先大后小数过无数遍,一共是十七棵。较大的枣棵只有三棵,其他的相比之下,明显不是一个等次,除了东堂屋门旁和厨屋南侧各有一棵如桌腿粗细、高达房沿外,其它都很小,有的不及人高,有的尚未结枣。
听父亲说,三棵大枣树是祖父年少时栽下的。经过了一个多甲子的岁月洗礼,三棵枣树的主干都长到了三把粗(鲁西一带望木识材最常用、最简便的办法是在齐胸高的树干处,张开双手一拤,满一拤为两把),树冠都远远超过房顶,约有十多米高。
三棵枣树的位置挺有意思,两棵分别靠近堂屋和西屋的窗户,另一棵在院子正中央,如将三棵树互相连线就是一个标准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事实上连线是有的,一根拉得直直的八号铁丝,两头分别紧固在堂屋、西屋窗前的枣树上,中间在院中央的枣树上拐了个漂亮的直角,用作晾晒一家人的衣物、被褥等。
那时候晾衣铁丝有专称,叫“洋条”(在旧中国,铁丝是进口物品)。许是晾晒的东西太多太重的缘故,虽然父亲每年都要上下挪动“洋条”的位置,并在捆绑处加了旧鞋底,但树干仍被勒出几道明显的印痕。
小学时最喜欢靠堂屋的那棵枣树。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它形状奇特,主干低,枝、丫长,方便攀爬、玩耍。树身向南倾斜着长到与肩同高时,一下分成五股,很像一只大手。其中最粗壮的“大拇指”向上、向北窜上了房顶,“食指”、“中指”、“无名指”扇面一样朝西、南、东三个方向分散着长开了去,唯有“小指”被大风折断后,只留下锨把粗的半截空枝横在那里,成为家人结网打绳、杀猪吊肉甚至是锻炼健身的地方。
二是它的果实像宝石一样晶莹闪亮,彤红诱人,摘一颗握在掌中感到饱满撑手,咬一口酥脆甘甜。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年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后,就会有外人来我家买鲜枣,品尝过三棵树后,都指定在这棵树上采摘,这三棵枣树为我家增添了经济收入,也曾解决我家生活上短暂的困难。
三是它靠近堂屋,为家人修善房顶、晾晒东西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候每年春季都要“泥屋子”,就是用红土掺麦糠,和成稀稠适中的泥浆抹一遍屋顶。“泥屋子”是重体力劳动,也是每家每户春天不可或缺的大事,都要在阳春季节,选晴朗的日子,泥好屋顶、外墙,赶在雨季前晾干、晾透,以保房子能抗住夏季暴雨和秋季的连阴雨。每次“泥屋子”都要并排将两根大木棍一头绑在树上,另一头搭房顶,以便脚踩借力往房顶上拔泥。到了秋季,农作物收回家,因担心下雨霉变,抢晒抢储又成了头等大事,花生、芝麻、红薯片等都要弄到屋顶上去凉晒,这棵树又成了上下房顶的梯子。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年幼的心一直怜惜这棵枣树,害怕它累坏了,害怕它不结枣了,好在春天“泥屋子”时枣树尚未发芽,好在秋后晾晒时枣子已打净,好在我的担心终未发生。
进入中学后,我对家中的枣树喜爱更甚,但排第一位的却由堂屋窗前的那一棵变成了院中央的这一棵。主要是我随着年龄增长,不再把甜不甜、脆不脆作为喜好标准,而改为看产出,看贡献,看收获多少排列主次。这棵树采光好,长得最高、最直,树冠最大、最旺,挂果也最密、最多,每年送给邻居、长辈的鲜枣都是这棵树的贡献。
再就是堂屋窗前的枣树已引不起我的兴趣,我已耻于像小孩子一样在那里攀爬、玩耍,而喜欢在枣花飘香的季节,爬上院中央又高又旺的枣树,捧一本书默读;喜欢在打枣时爬到高处,双脚踩定树杈,照着缀满红玛瑙的枝头用力抡动长杆;喜欢在冬日晌午,把洗好的衣服挂到朝阳的枝头,看风吹衣摆的样子;喜欢在年夜来临时与邻家少年比赛拉“天灯”的高度,以至于把家里仅有的一盏木制灯笼悬吊在大枣树的最高处……
一直不太喜欢西屋窗前的那棵枣树,大约是因它位置靠近厨房的烟囱,枝叶上灰尘总是很多,结枣稀少,还硬邦邦的,咬一口生硬硌牙,茬口泛着嫩木头一样的青色,没有多少甜味。但父亲、哥哥却都很看重这棵树,父亲说它结的枣好,个顶个,不浆包,适合晒干枣,出货!哥哥说它身材好,好得简直不像枣树,接近三米的主干笔直挺拔,无任何枝丫,还上下一般粗,搭眼一看就是好材料。
到80年代后期,院子的西、南、东三面相继垫起了高高的宅基,盖起了新房,家里的三棵枣树渐渐被参差错落的建筑所包围,枝叶开始生病,结枣一年比一年少。
年冬,我*校毕业不到半年,73岁的父亲突发重病,未来得及查找病因就与世长辞。次年春天,父亲喜欢的厨房前的枣树没再发芽。哥哥把它刨倒,请人装了一副耕地用的耙(ba),那厚实、沉重的耙身坚如铁石,油光发亮,很多老庄稼把式都叫好称奇。
年秋我回家探亲,另外两棵大枣树也不见了踪影。老房子全部扒掉后,垫上了两米多高的新土,空荡而又平坦的院子里,只有几畦蔬菜,长得密匝匝、绿油油的,那香甜醉人的枣花味道没有了,那清风徐来的荫凉地没有了,那“轰、轰”的枣雨落地的声音只能在记忆深处寻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我已离开家乡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世事变迁,故土、人情早已改变了从前的模样,儿时的三棵枣树却一直矗立在我的心里,苍翠挺拔、葱笼高大。
作者简介:
张传庭,山东泰安人,喜爱文学,习惯以善念和真情实感记录生活,曾在武警河南省总队服役二十余年,年转业到河南省税务局工作。*装换税服,草绿变湛蓝,时光不弃,初心不改,脚步不停,追梦不止。
更多精彩:
欢迎订阅年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
全国中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集锦(视频版)薛培*:不识字的母亲看重了书李俊明:微笑崔中华:东明味道之卤猪肉李学志:睡在上铺的“兄弟”杨艳梅:遥远的芬芳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承办:教育会议教师培训教育考察拓展训练研学旅行联系
自年9月17日起,在此平台发表作品(自文章发表日起一个月内)达到一定阅读量与留言量的作者,可获赠鸡公山门票。阅读量达到次、留言量达到20条,即可获赠鸡公山门票一张,每增加次阅读量与10条留言,追加一张。依次类推。
本平台是多家报刊的重要供稿基地,坚持原创首发,审稿时间为15天。打赏费%归作者(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不再发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