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0详图,伪古希腊哲人用的是中国纸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究竟是莎草,还是中国纸?写在前面,这既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个辨伪故事,想看爱情故事的,下拉至最后,第9节。1

现在已知最早的文章是西晋·左思《三都赋》写于中国纸上,《晋书·左思传》载:“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那纸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呢?北宋·李昉等主编《太平御览·卷六百五·纸》记载:“桓玄伪事曰,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纸代之。”

桓玄是桓温的儿子。《世说新语》载,王忱有一回服散后去见桓玄,需要饮温酒,便一直招呼手下取温酒。桓玄听到“温”字,痛哭流涕。要想记住桓温、桓玄这两个人,记住这则故事就好。

原文是《世说新语·任诞二十三》:

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荻渚。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王叹曰:“灵宝故自达。”

相信对晋代历史不够熟悉的人,对上述这段会很陌生,不过看详注本,就能知道这段在写什么了。

散,其实就是含有砷化合物的药物,今天市售的牛*解毒片,也是含有砷化合物的药物,所谓刘舆“病指疽卒”,即是言此。服散后,要饮温酒,是古人针对服散后的副作用,而采取的抑制措施,具体是怎么抑制的,不得而知,要等现代医学界给出充分实验数据才知五石散和温酒之间的关系。南北朝,有个专门的治疗服散后遗症的诊所,叫“节度门”,孙思邈就在这样的诊所学习过,所以孙思邈是极力反对服散的人物之一。基本上,学两晋史的都要知道五石散是怎么回事,因为王羲之、王献之也服散了。学两晋史,若不知道王羲之父子,肯定会被人笑话。唐宪宗也是服五石散的变体而死(实际被掐死,但当时已病入膏肓,看临床症状,似乎是服了汞化合物)的。

晋人不知礜石有毒,唐人才知道。王大即王忱,桓南郡即桓玄,桓玄之父为桓温,故王忱说“温”是犯了桓玄家讳。古人重孝道,故不直呼父辈名字。但也有迂腐的地方,在本处其实已经暗示,到底能不能直呼父辈名字。今人则是只有否定,毫无建设。满清之人若闻今人,亦能大笑,此乃传统文化?

《世说新语》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简短,而注解繁多,若无注解,则晦涩难懂。因为《世说新语》说的许多事,只是两晋习以为常的人事,而今人早已不以为常了。《世说新语》的难点不在于它的文言性,而在于他说的名词,今天的字典、词典根本查不到。

这就是所谓的影响性,汉语之间的语言隔阂尚且能如此巨大,需要做大量注释才能通晓当时的语言,而伪古希腊的语言和15世纪以后的西方人之间为何会没有任何语言隔阂,纷纷争相传阅。一个个买去的竟是号称隔了年以上的希腊语原文著作,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个个竟能无障碍阅读。但如果说真正的希腊(后罗马)是在15年才灭亡的,世间所有的《圣经》,不管是中文的、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都是从希腊文本译过去的,一切就说得通了。这就是没有历史的结果,西方人不知真正的上古之语若不作为教科书来使用,就会变得古奥难懂。《圣经》的语言对西方人来说,一直是浅显易懂的,只是因为《圣经》一直被奉为经典,作为教科书来使用而已。然而,哪本伪古希腊著作有如《圣经》一般的殊荣呢?而且,表音文字有个更可怕的地方,就是转变过快。英语fly在今天是飞的意思,一般的词典也只说fly是和飞有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可谁会想到,在17至18世纪是逃走的意思?fly一词出现于艾萨克·牛顿《牛顿年表》。仅是18世纪至今,便已悄然发生改变,而真正的古希腊语流传至今,得有多少改变是可以想见的。然而如此多的板上钉钉的事情摆在面前了,人人都可去查证,一个个却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以为辨伪学派言语荒谬,甚是可笑!其实,真正可笑的是你们这些笑话西史辨伪学派的人呀!你们就是新版的“地球是方的”精辟之语的制造者,却不自知。

桓温和王猛同时,晚于祖逖,早于刘裕。刘裕即是刘宋开国君主。一个人,如果学习今天的教科书死记这些人的生卒年,很容易忘去,而且历史多没有写古人的出生日期。这里又一次能看出伪古希腊史很假,西方学者总是能精确地知道几乎每个人的生卒年,这可是失传已久的“古希腊”绝学,比吕布、关羽的历史还古老。而中国学者根据流传已久的历史著作,却很难知道许多名人的出生年份,三国人物便十分典型,春秋战国的就更不用说了。

之后,纸经过历朝历代的改革,各类纸纷纷涌现,民用的一般是用竹纸,因为竹是草本植物,生长快,成本低。高级的是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誉。宣纸用的重要原料就有檀木,檀木是木本植物,而且在木本植物之中,生长较慢,因此,成本很高。但宣纸并非没有缺陷,宣纸是不适合拿来画油画的,因其吸收性较强。

我估计徐松岩先生去过“古希腊”那么多回,恐怕还没捏碎过古籍。我之前碰过一本光绪年间的《归震川选集》,封面是竹纸做的,那书的封面真的被我捏碎了,不是捏碎了一点点,是捏碎了半页。这不是在开玩笑,我后来把这书转手掉的时候,买家也很谅解,可惜,当时留存的照片不知丢哪里去了。但线装古籍在中国可是滥街了,徐松岩先生大可以省一次去“古希腊”的钱,上孔夫子旧书网买几本古籍回去观摩观摩,看看真正的线装古籍应该长什么样。中国之所以有个古籍修复部门,就是因为古籍会坏,才要修复。《四库总要》有言:“漆书竹简,岂能阅二千年而不毁,其伪殊不足辨也。”徐松岩先生,去问问植物学家吧,听听是中国竹寿命长,还是伪埃及莎草的寿命长,两千年的竹简尚且是稀世珍宝,如何伪埃及天天批量出现莎草纸,贱价销售?那些可不是仿制工艺品,是号称有上千年历史,可以用来伪埃及史是真实存在。有个网友说得很精彩,你看拍卖行售价就知道莎草纸有多假。

简单罗列下吧:

南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信札册》十七、十八、二十,三卷,00年拍卖价:.9亿元人民币。

(永乐拍卖行供图,从装帧、盒子等等能看出这是经过古籍修复工作者修复过的。中国对此向来不讳言,而埃及国家队和西方某些造伪者则不同了,他们的眼里只有钱,他们以牺牲中国利益,砸中国文化为荣,良知已泯灭。)(永乐拍卖行供图,能看到虫蛀,旁边放着的线装书,应该是拿来比较的,这是古籍界常态。)(永乐拍卖行供图,虫蛀明显,伤痕明显。在此图中能很清楚地看到古籍修复痕迹,这种修复方法古籍界都懂,属于常识,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去了解。西史辨伪学根本用不到这么深的知识,对西方造伪者来说,中国古籍修复工艺,实在是一门太深奥的技术。)(永乐拍卖行供图,虫蛀明显,伤痕明显。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章了,这是藏书家专用章,可以理解为,此乃我的所有物。只有经这些人经代代、辗转相传,这本古籍才能出现于今天。)(永乐拍卖行供图,虫蛀明显。)(永乐拍卖行供图,凡是宋本,就会被称为《善本》,宋本代表着线装书时代最高工艺。敢问,时代进步在哪里?)(永乐拍卖行供图)

(永乐拍卖行供图)

年《四十二行圣经》,年拍卖价:00万美元。

(年,古腾堡《四十二行圣经》,单册实物)

(年,古腾堡《四十二行圣经》,实物内页)

NEWKINGDOM,DYNASTYXIX,-B.C.ANEGYPTIANPAPYRUSFRAGMENT(译文:新王朝,第十九王朝,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埃及莎草纸的碎片),佳士得,年拍卖价:美元。

来源:withHarmerRookeNumismatics,NewYork,.

(来源:佳士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