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编者按:艺术之于社会的关系在今天不断被讨论,如今诸如社会性艺术,参与式艺术,对话艺术,社区艺术、社会介入性艺术等词不绝于耳。其特点则体现在艺术家、作品、参与者、以及相关社会运行机制几个维度间关系的不断变化上。这也涉及到艺术生产方式的更新和对艺术理解的新形态。本次专题推送我们将以实践形态和地域为划分,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这些实践是如何重构今天我们对于艺术及其行动的认知和理解的。
本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日常生活是一切事物的衡量标准:人际关系实现与否;时间如何利用;艺术实验;以及*治的变革。”——居伊·德博(GuyDebord)田中功起(——)田中功起(KokiTanaka)年生于日本栃木市,现工作并居住于日本京都。“我和田中功起相识于年的洛杉矶。当时,他正为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进行最后的冲刺。这位出生于年的艺术家貌不惊人,举止谦逊,比起艺术家的身份,乍一看更像一位循规蹈矩的上班族。然而,只要交流寥寥数语,便可感知其清晰的思维与表述能力,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以及对创作执着且把握精准。”朱晓闻这样形容他。他的艺术实践遍及录像、摄影、场域特定装置和介入计划等多样化的创作手段,从而将潜藏于最简单的日常行为之中的多重语境视觉化并揭示出来。他的很多作品看似为日常行为,实则在形象化的研究状态中,挖掘潜在的多重环境,探索逃脱日常思维和工作方式的可能性。田中功起的主要作品1.被放大的细节“日常”是一个寻常又蕴含巨大能量的词语。田中功起的早期作品往正是随着日常物品的简单的表演,他用最简洁了当的方式探讨着日常物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些最平淡无奇的日常却因为田中功起探寻形成了他初期的独特气质。田中功起创作并强迫我们观看了这些"日常",而这些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甚至有些无聊的日常里,全部都是被我们飞快忽略过的细节和微型的思辨。你可以认为他是在批判,但日常生活批评的目的则是十分不同的。这个问题是要发现人们生活中,什么必须改变、可以改变和被改变……批评意味着可能性,还有至今尚未实现的可能性。[1]自年起,田中功起的作品就主要以录像和装置的媒介,探讨物件与动作间的关系。他的录像记录运用日常物品做出简单的动作——用一把刀切蔬菜、倒啤酒进玻璃杯、打开一把伞——看上去似乎什么也没发生。然而,通过重复的构图与对细节的专注,田中的录像迫使我们注意到日常的普通现象。隐藏的式样与几何形状由动作凸显出来,平凡的物件都被转化,成为日常生活顿悟的瞬间。强迫性的重复和对细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