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牺牲在胜利前夕怀念父亲王广华烈士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在线诊室 https://m-mip.39.net/nk/mipso_7277980.html

牺牲在胜利前夕

——怀念父亲王广华烈士

我的父亲王广华烈士父亲安葬在江苏泗洪县烈士陵园

王广华(.1~.1.9),江苏省泗洪县魏营大庄集人。年底参加新四*。年2月战斗在新四*3师9旅,9月转隶为新四*4师9旅。后调入新四*第4师骑兵团,曾任骑兵团班长(排级)、副区队长(副连级)。在山子头战役、宿南战役、泗县战役、挺进淮北敌后斗争、睢杞战役、淮海战役中多次荣立二、三等功。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追歼国民**突围的坦克时英勇牺牲,年仅26岁。战后被华东野战*特种兵纵队追认为一等功臣。

我的父亲王广华,牺牲在年1月9日,那是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的前一天,是胜利的曙光已经初现,人们即将欢呼胜利到来的时刻。

离别亲人毅然参*

我的父亲王广华,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魏营大庄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活艰难,从小就经常跟随母亲要饭。有一年他的母亲遭土匪绑票,家人被索要赎金。但因家里实在无钱赎回,致使父亲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由祖父和曾祖父母抚养长大。年,父亲与年出生在罗岗村的罗英结为夫妻。

年11月,日寇占领了泗县。中国共产*在家乡建立*组织,唤起广大民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父亲深受爱国救亡思想的影响,决心参加抗日抵御外辱。年底,年仅16岁的父亲不顾新婚燕尔,毅然告别亲人和妻子,参加了新四*。

父亲最早战斗在哪个部队已无从查证。只知道年2月父亲所在部队整编为新四*3师9旅,9月又转隶为新四*4师9旅。

父亲后来调入4师骑兵团,曾任骑兵团班长、副区队长。他平时非常注意训练*事技能,练习马术非常刻苦,劈刀1分钟能劈多次,是全大队劈刀次数最多的。平时工作起来像一头老*牛,每到一地忙着挑水、铡草、喂马,吃过晚饭后,别人休息了,他还在帮助房东干活。

敢打敢拼屡建奇功

父亲是骑兵团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是特种兵纵队乃至华东野战*的一名战斗英雄。打起仗来像头猛虎,在战斗中曾多次负伤。

冯庙集追歼战杀向敌群

年4月11日,新四*4师师部决定由骑兵团配合地方武装,相机消灭冯庙据点的敌人。当晚,骑兵团经过一夜行*,于12日天亮赶到泗县西北的曹场。就在这时,县委派人送来情报说,冯庙之敌已向灵璧县城逃跑。团长周纯麟立即命令部队上马追击。

骑兵们很快超越冯庙据点,直向西南方向追去。一个小时后,在灵璧城北禅堂附近的大湖地里追上了逃敌。只见狼狈逃窜的敌人拼命向灵璧县城逃跑,此时,灵璧县城里的日伪*已经出了城,前来接应。为了不让两股敌人会合,周团长立即命令追在全团最前面的1大队快速冲上去,切断敌人回城退路。

1大队长程朝先立即命令1区队快马加鞭,迅速插到两股敌人之间。尔后,自己一马当先,手持二十响驳壳枪,带着通信员和司号员,勇猛地向从冯庙逃跑出来的敌人冲杀过去,2区队长董春富和3区队长王勤元带领本区队紧紧跟在后面。时任2区队5班长的父亲率全班杀向敌群。

第一批骑兵在马上用机枪向敌扫射,接着第二批骑兵用马刀在敌群中砍杀。一个波次冲击过去了,骑兵们见敌队形虽被冲乱,但没有完全冲散,又迅速调转马头再进行一个波次的冲击。就这样,1大队反复几个来回,战马在敌群中冲撞踩踏,敌死伤不少。

这时,其他大队也已赶到,将敌团团围住,冯庙逃敌溃不成*,全部被歼。从灵璧县城出来接应的敌人也仓皇逃回灵璧县城。

战斗结束,共俘虏日伪*余人,缴获88式掷弹筒2个,枪弹若干。

小朱庄战斗勇夺两挺机枪

年8月19日,彭雪枫、吴芝圃、张震率11旅31、32团、9旅25团、骑兵团、萧铜独立团5个主力团组成西进部队,挥师津浦路西,决心收复豫皖苏根据地失地。

8月23日,在小朱庄战斗中,骑兵团负责打突围之敌,在距小朱庄东南角2里路远的干河沟里隐蔽待命。下午3时敌人已全部逃出小朱庄,周纯麟团长即命令司号长吹响上马号,各大队骑兵们迅速上马,向敌群勇猛地冲杀过去。

时任1大队2区队4班长的王广华骑着一匹小黑马挥刀冲上去,砍死一名敌机枪手,缴获了1挺机枪背在肩上。转身又见一敌机枪手正端枪对着他,他赶紧向一边猛拉缰绳,马立刻带着他转了个方向,机枪子弹从他耳边飞射过去,这时王广华猛提缰绳,双腿狠夹马肚,飞马冲了上去,手起刀落,将敌人脑袋劈成两半,又缴获了第2挺机枪。

经过不到半小时的激烈战斗,从小朱庄逃出来的余敌人,全部被骑兵们歼灭,无一漏网。

淮北禅堂战斗建功

年1月8日,为了牵制国民*部队向山东的大举进攻,解救洪泽湖内被困的*民,华中局和华中野战*组建淮北挺进支队,由华中野战*9纵77团、81团和骑兵团1、3大队组成,总计余人。饶子健任司令员兼*委,赵汇川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学武任副*委兼*治部主任。

骑兵团1、3大队由程朝先参谋长带领,1大队长为孟昭贤,教导员刘振亚(后为刘涛),3大队长为王开一,教导员胡广明。1、3大队首战泗洪县金镇小许圩和朱湖,全歼顽敌。

11月下旬,支队首长决定拔掉灵璧县北禅堂据点,由赵汇川副司令员统一指挥,第81团主攻,骑兵1、3大队布置在一条南北干河内,隐蔽待击,打敌突围。

但战事发展并不顺利,第81团进攻了一夜未打开。第2天上午,他们又重新组织了火力,下午2点时,再次向围内敌人发起了攻击,敌招架不住,约有余人,有组织地由北向南向灵璧县方向突围。

当敌人窜到骑兵预定作战地段,3大队立即发起了冲锋,但敌人马上组织火力,凶猛还击,把3大队打了回来,眼看着敌人就要突围出去。看到这种情况大家心中十分着急。参谋长程朝先命令1大队冲击。

1大队长孟昭贤立刻翻身上马,把3个区队长叫到跟前交待:“用最快的速度、最密集的火力向敌发起猛冲,首先把敌队形打乱,然后个个歼灭。具体攻击方向,1区队打头,3区队打尾,我带2区队打敌中间。”然后叫号兵马文祥吹起冲锋号。

全大队由西向东向敌发起勇猛的冲击,一部分骑兵用机、步枪向向敌密集队形扫射,一部分骑兵拔出雪枫刀向敌人劈砍。2区队猛冲敌队形的腰部,很快打乱了敌队形,1、3区队在一头一尾向敌反复冲击。不久,敌人大部分被消灭,剩余的纷纷投降。

敌大队长杨景山带领20余名亲信,顺着一条小干河沟向东南方向逃窜。时任2区队4班长的父亲领着全班对这伙敌人反复进行截击,又消灭了一半。

可是杨景山仍然带着余下的10余人,利用弯曲的河道顽强地突围逃窜。看到这种情况,孟昭贤带领王广华、张友田、蔡国龙、刘俊臣、张兴远等十几个同志尾追上去。这时,他们的战马由于反复冲锋,已精疲力尽,大部分已跑不动了,加上河岸地形复杂,追击起来十分困难。一直追了10余里,终于把剩余的敌人全部消灭,杨景山被生擒。

骑兵1、3大队只能在湖畔与敌周旋。他们时刻要提防敌人袭击,几乎天天打仗转移,总是手不离枪、人不脱衣、马不卸鞍,吃住都成了大问题。

骑兵1、3大队在敌后坚持1年零2个月,特别是最艰苦的天的艰苦斗争,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牵制了8万余国民**队和地方武装,恢复了4个县的人民*权,有力地配合了我*正面作战。

年4月3日,骑兵1、3大队北上山东临清高阳林归建骑兵团。骑兵团召开了欢迎庆功大会。特种兵纵队*委派代表,带着剧团慰问1、3大队,演出了《白毛女》,用幻灯画像表扬了1、3大队功臣王广华、孟昭贤、王永丰等同志。1大队长孟昭贤荣立了二等功。王广华、王永丰等荣立三等功。张友田、林忠兴等荣立四等功。

第一个攻上宁陵城楼

年6月开封战役正酣,为保障开封战役胜利进行和下一步歼灭区寿年兵团的顺利进行,阻敌西援,骑兵团奉命攻占宁陵县城,全歼守敌,开创了骑兵团攻取城池的先例。

6月23日清晨,骑兵团戴彪团长、卢富贵*委、程朝先参谋长、朱传贤副参谋长在张弓镇张弓酒厂召开了区队以上干部的作战会议。宣布作战方案:以1大队为主攻,攻打县西门,控制西大街;7大队攻取县南门;5大队迂回县东关、北关,负责打突围;3大队和机炮大队为预备队。

会后,团副参谋长朱传贤在1大队与大队长兼教导员孟昭贤、副大队长张遵三、支部书记张德才反复商量后确定:1大队1、3区队负责突袭西关,控制西关后,迅速逼近西门,掩护2区队攻城;2区队为攻城突击队,到西关后迅速做好攻城准备,至少要捆绑好两个云梯,不惜一切代价勇猛攻城,一旦有了突破口,1、3区队要快速跟进,消灭西门敌人,并迅速向城内扩大战果。

下午4时,3区队赶到西关,当即向西关之敌发起进攻,西关被我1大队占领。孟昭贤和朱传贤商量后,决心把突破口选在敌防守薄弱且城壕沟又好过的西门北边米处。

这时,担任攻城突击任务的2区队已找来4根长木杆子,绑成云梯,做好攻城准备。孟大队长把2区队长王永丰和担任突击班班长的父亲王广华叫到跟前,指着选定的突破口对他们说:“一会儿火力掩护开始后,你们从那个小泊位处下城壕沟,上了城壕架好云梯就开始攻城,动作要快,上去后向南发展,先消灭西门城楼之敌,而后向西大街发展。”两人异口同声说“保证完成任务”。

孟大队长看到各方面准备工作就绪,即令号兵吹起冲锋号,顿时枪声大作,1、3区队的机、步枪一齐开火,向预定突破口集中打去,全大队所有的88式小炮也连续向突破口轰击。顿时敌火力被压了下去,预定突破口上像爆炸的火药库,一片烟雾弥漫。

王永丰带着突击队冲向城墙边,云梯刚靠上城墙,任突击班班长的父亲就第一个登上了梯子,冲到城垛边后,连续向两侧敌人投掷一二十颗手榴弹,然后快速跃上城墙,把防守突破口的敌人打垮了,紧接着2区队全部登上了城墙。打进突破口后,他们跳进院子,打通院墙,从南边包围攻击西门城楼。

占领西门城楼后,敌人就从西大街上向我反扑过来。1大队立即在城楼上布置3挺机枪,用火力控制住西大街。在上下火力的打击下,敌人纷纷散开,逃进街道两旁店铺里躲藏。由于西门城楼是宁陵城最高的建筑,1大队控制这一制高点后,城里敌人一片混乱。不久南城门、东城门也相继被5、7大队攻破。

此战,毙敌县长以下27人,俘敌官兵人,缴获机枪10挺、步马枪支、短枪7支、手榴弹枚。我仅伤1人,伤亡马4匹。

为此,骑兵团受到华野司令部的表扬,1大队受到特纵的嘉奖。1大队为王广华、王永丰、蒋步宽、杜津民、万福才、汤传侯等同志请功,并提出全大队都要学习王广华那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追歼敌郭馨坡部当先锋

年10月,豫皖苏*区*委吴芝圃向粟裕代司令员提出要骑兵团去消灭国民*地方武装郭馨波部。粟裕亲自向骑兵团下达了任务。骑兵团远道奔袭,攻占县城,追歼逃敌,使豫东地区的反动*权土崩瓦解。

10月16日,骑兵团在沈丘县县城召开大队以上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团的作战决心:

一是此次作战采取远程奔袭的战法,快速机动,突然包围,一举歼灭;

二是父亲所在的1大队为前卫大队,3大队和机炮大队为本队,5大队为后尾大队;

三是由于我们对郭馨波部的位置和兵力部署不明,担任前卫任务的1大队要注意分路搜索,沿途遇到小股敌人不准恋战,遇到敌主力可先行发起攻击,拖住敌人,并立即报告团部。

16日*昏,全团向上蔡县方向出发了。17日晨,部队侦察到郭馨波部的主力李豁子大队驻在上蔡县东关。1大队长孟昭贤发现县城东门口敌人守备薄弱,就顺着一条没有水的季节河,指挥部队直攻东门,很快攻进上蔡县城。不多久,李豁子大队即被消灭。

吃晚饭的时候,*委卢富贵来到1大队,连声说:“你们辛苦了,打得不错!叫同志们吃饱饭,好好睡一觉,准备明天继续战斗。”然后他又到各区队和大家见面,当见到任2区队副区队长的父亲时,父亲说:“打得不过瘾。”卢*委笑着说:“下次再过瘾吧!”

团决心17日晚12点出发,夜晚接近敌人,拂晓发起进攻,全歼郭馨波部。天蒙蒙亮时,部队行进到确山县东*楼一带,发现敌情。骑兵们立即下马,徒步迅速包围刘庄,消灭了在一个大院里熟睡的敌人。

这时,其他院子里的敌人听见枪声,衣服顾不得穿,掂着枪,纷纷向村南逃跑。孟大队长看天已全亮,即让马天祥吹起冲锋号,令2区队投入战斗。2区队长王永丰带着5、6班,快速冲了上去。副区队长王广华带着4班冲在前面,纵马一下子闯到敌群中间,一面喊“缴枪不杀”,一面挥舞雪枫刀,左砍右杀,一连砍倒十几个敌人。不一会儿,敌人被砍死砍伤几十人,其余均举枪投降。

号声和枪声惊动了附近几个村子里的敌人,他们纷纷跑出村外,向西南驻马店方向逃跑。1大队展开宽大队形,向*楼西侧的逃敌冲杀。父亲带人追击,遇到了一条河,十几米宽,上游来了大水,水深流急,桥已被淹没。有3名战士急于追敌,骑马过河,连人带马被水冲走。望着河南岸逃跑的敌人,大家心急如焚。

父亲找来高粱秆子,转身进入水里,试探着这儿戳一下,那儿戳一下,不一会儿,终于找到了桥面,他在桥两侧插上高粱杆,大家很快过了河,立即向敌人追杀过去。刀挥不动了,就改用枪射击,人和马身上都流淌着汗水和血水。

追歼逃敌

此战,俘敌名,毙伤敌名,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13挺、各种枪支支。我仅伤战士3人,伤亡马9匹。

恶贯满盈的郭馨波率部从豫东逃到上蔡县,又从上蔡逃到*楼一带。没想到我骑兵追得这样快,就在驻马店国民*主力*维兵团的眼皮底下,将其绝大部分歼灭。

冒险深入虎穴谈判

年12月7日,淮海战役正酣,骑兵团奉命堵截徐州南逃之敌。1大队行至亳县、永城边界刘集的南边,与从陈官庄突围出来的国民**孙元良兵团41*及师1余人遭遇。1大队仅以一线48名骑兵和少量伤员,经一场激战,将敌包围在殷楼围子内,敌师长严诩被我射手击伤。

1大队长兼教导员孟昭贤和副大队长张遵三、*支书张德才商量,一致认为目前敌众我寡,不宜强攻,可派代表谈判。孟昭贤说服大家,冒充团长亲自赴敌穴谈判。于是带上2区队副区队长王广华、战士张玉山和团部送信的林忠兴。孟大队长腰里别上20响盒子枪,其他3人挎着汤姆式冲锋枪,身上带满了小型手榴弹,与同志们握手告别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围子。

围子内敌人如临大敌,在巷口、门口,上上下下架起的各种枪支枪口一律对准我代表。4位代表不予理睬,大步向前。谈判期间,镇定自若,指出利害,讲明*策。在场的许多敌*官兵听着听着便乱哄哄地争论起来,有的主张投降,也有顾虑的或顽固的。这时,几个顽固*官大声发出“准备打”的命令,他们手下的一群护兵,哗啦一声,把子弹推上枪膛,枪口对准我4名同志,但敌大部分官兵却坐在原地不动。

孟昭贤迅速拔出盒子枪对准躺在担架上的敌师长严翊,张玉山也用汤姆式冲锋枪对准严翊,林忠兴用汤姆式冲锋枪对准敌参谋长陈玺畴,我的父亲王广华两手拿着两枚拉出线的手榴弹,用高大的嗓门说:“你们开枪吧!我们进来与你们谈判是为你们的生命考虑,你们要是执迷不悟绝没有好下场,一切后果由你们承担!”那几个顽固分子看到这种情况,不知所措。

孟昭贤见状转身站到一个石磙子上说:“蒋*弟兄们,你们当官的还想顽抗,你们还在替他们卖命吗?不愿卖命的,放下武器我们优待,绝对保证你们的安全!愿投降的到那边集合,想顽抗的留下来咱们较量。”敌内部开始分化。大部分表示投降,有不少敌官兵已轻轻放下武器,走向孟大队长指定的地点。

1大队终于逼降武器精良的敌人,俘少将副*长杨熙宇、少将师长严翊等10多名将校*官,创造了华东野战*以最少兵力48名骑兵俘获人数最多1余敌*的记录。

国民*俘虏被押解后送(康矛召摄)

追歼敌坦克英勇献身

年1月6日,华东野战*向被包围在陈官庄地区的国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敌战车独立团1营的坦克向驻马店方向溃逃,沿途被我*打掉9辆,其余6辆继续逃跑。

野司首长判断敌总司令杜聿明可能躲在坦克里,亲自给特种兵纵队和骑兵团打电话,要求迅速拦截。接到野司命令,骑兵团通知各大队做好迎战准备,在河南省夏邑县会亭集附近进行拦截。

3大队骑兵最先发现6辆坦克出现在原野上。骑兵们速成战斗队形向坦克猛烈射击,打得坦克火星四溅,一辆坦克慌不择路,翻入一个干涸的小河沟,动弹不得。被迅即赶来的3大队骑兵们连人带车活捉。

接着,敌坦克经过1大队休整的刘大庄,2区队副区队长的父亲发现了敌第2辆坦克。1大队长孟昭贤立即让号长马文祥吹起紧急集合号,指挥先期赶到的2区队和1区队迅速向敌坦克追了上去。

追上敌坦克后,孟昭贤令2区队和后赶上来的3区队从两个方向发起了冲击,以形成夹击之势,父亲和蒋步宽班长等几人冲在最前面。他们向敌坦克射击、投弹。尽管火力很猛烈,但对坦克却不起作用,敌坦克仍继续向西逃窜,一些骑兵还受了伤。

这时,团参谋长程朝先到场指挥1、3大队继续追击敌坦克。

1大队2、3区队再次向敌坦克发起冲击。2区队长王永丰和父亲率队边打机枪边向前冲,父亲先向坦克投了两颗手榴弹,利用靠近敌坦克的一瞬间,大叫一声“爬上去!”第一个跳上了敌坦克,随后蒋步宽和郭长青也跳上了坦克。他们折弯了天线,砸坏了潜望镜,迫使敌坦克行进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忽然,敌坦克炮塔转了起来,父亲等人站立不住,急忙跳下坦克趴到附近的坟地里。稍停,敌坦克慢慢停下来,盖子打开,一个驾驶员钻出来慌慌张张地往前面的坦克跑,被父亲一枪打中了嘴巴负伤被俘(事后知道是敌人最好的驾驶员刘汉荣,后来成了我南京*事学院的坦克教员)。这时,敌坦克举出了白旗,父亲登上敌坦克接受了投降,这样1大队俘获了第2辆坦克。

剩余4辆敌坦克则继续向西南逃跑。1大队仍然紧紧追击,不断地向坦克射击、投弹,但未能起到作用,有的同志手榴弹已打光了。父亲及战友企图用“跳下马、再跳上坦克”或“直接从马上跃上坦克”的办法,逼敌投降,均没有成功。

在与敌坦克的激战中,个子小、机动灵活的1区队长王永丰快速跑动着指挥战斗。他看到伤亡较大,一边嘴里喊着“撤!”,一边顺着沟向附近有3户人家的几栋房子跑过去。我的父亲跟在他身后。

当他们离3户人家还有三四十米时,王永丰听到敌坦克一阵机枪打来,跟在后面的我的父亲被枪弹打中,急忙让两人把父亲背了下来。只见父亲从肩部到腰部7处负伤,肠子已流到肚子外面,鲜血直流。王永丰急忙命人包扎。

父亲脸色刷白,已经没有多少说话的力气,他抓住王永丰的手,喃喃地说:“老乡,我不行了,给我家捎个信,我口袋里还有一块银圆,叫我小子好好过……”没等说完,就昏死过去了。

肠子破处。流出了还没有消化的高粱面和胡萝卜。这时,王永丰想起今天那顿早餐,想起王广华提出“吃好一点儿的食物”也不过是高粱饼和胡萝卜。睹物思人,他一阵心酸,紧紧握着我父亲的手,眼泪禁不住潸潸地滚落下来。

当时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大*云集,虽然民工们从四面八方向这里送粮,粮食供应还是很困难,同志们几天来尽吃霉高粱还吃不饱。当时1大队是以区队为伙食单位。父亲对区队长王永丰说:“我们还剩下些伙食钱,让大家吃顿好一点儿的吧。”王永丰回答:“行!上几次你立了功,这次改善点伙食,再立上一功……”那天早上吃的还是高粱面饼,外加胡萝卜和少量粉丝和豆腐,这是近日以来吃得较好的一顿。

集中火力向敌坦克还击效果不佳,孟大队长就指挥剩余人员避免硬拼,采取穷追、紧缠的战术,与敌坦克保持着一定距离,成扇形尾随追击,追击12个小时,行程余里,终于将敌6辆坦克及43人全部俘获。创造了“骑兵打坦克”颇为传奇的战例。

骑兵团屡建奇功的杰出英雄人物王广华同其他9位烈士一起,在战略决战的最后时刻,流尽了自己最后的一滴血!他们是1大队的王广华、袁化先、王金亮、杜津民、蒋步宽、李振香、汤传厚、张怀忠、郭长青。

年1月9日,在河南夏邑县会亭集擒获敌坦克现场(杨玲摄)年1月,1大队打坦克后在会亭集李楼合影(杨玲摄),可惜看不到父亲的身影了!

英雄不朽后人传承

战后,华东野战*首长来电嘉奖骑兵团。骑兵团于1月14日进入萧县西北陶楼地区。召开了庆功大会,1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我的父亲王广华被华东野战*特种兵纵队追认为一等功臣。

一等功功劳证。1大队记功委员会,报功人:1大队副大队长张德才,记功人:葛新华一等功奖章一等功奖状。签发人:骑兵团团长程朝先、*委郭萍、*治部主任王开一

我父亲牺牲后,骑兵团通知了我的母亲罗英。母亲悲痛欲绝,与我舅舅拿着淮北行*公署的介绍信来到部队。母亲提出想把父亲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

当时,骑兵团团长程朝先、参谋长孟昭贤都曾在1大队战斗多年,是父亲的老领导,他们亲自安排父亲的后事,派了两辆汽车,由1大队2区队长王永丰及战友亲自护送,回家乡安葬。父亲遗体上盖的一件美国*用毛毯,是庆功大会上发的,估计是打敌坦克时缴获的。当时泗洪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的,一件美国*用毛毯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经非常奢望了。他们先把遗体运到宿县,再运回泗洪,途中因道路太窄,只好用牛车,最后用人抬,千辛万苦才运回泗洪家乡。如今被迁入泗洪县烈士陵园。

我是父亲留下的独子,父亲牺牲时我才刚满4岁,但还清楚记得当年为父亲戴孝的情景。棺材里有我母亲做的鞋,还有了马背包、马靴等。长大后听沈林叔叔说:“有个老地主把一个好棺材藏在自家松林地里,不肯拿出来。沈林气的把手枪往桌上一摔,吓得老地主才拿出来,就是我父亲睡的那口大棺材,棺材很大,没用一个钉。”

江苏省泗洪县烈士陵园父亲安葬在泗洪县烈士陵园

父亲的衣冠冢后来被安置在河南省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的院内,他跳上敌坦克,高举手榴弹迫使敌投降的英姿或被绘成图片或被制成雕塑,至今仍在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河南省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安徽省宿州市彭雪枫纪念馆和原38集团*装甲6师师史馆等革命历史场馆内向后人展示。

父亲的一等功奖状和奖章,是年我亲自交上去的,现存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内。我在淮海纪念馆参观时,纪念馆的领导说:“王广华的事迹能展出,是经过领导们讨论的,他是作为骑兵一个兵种的代表。”

淮海战役纪念馆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坐落于河南省永城市河南省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中展览的王广华一等功功劳证、奖章和奖状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中展览的老骑兵捐献的雪枫刀、马鞭和缴获的公文包原38集团*装甲6师师史馆中展览的王广华一等功功劳证、奖章和奖状原38集团*装甲6师师史馆中的雕塑

年,我母亲不幸病故后,我成了孤儿。父亲在骑兵团的老战友如同父亲一样,来看望我,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我这个孤儿的心。也让我更多地了解了骑兵团的战斗故事及战友们的情谊。

父亲在骑兵团有许多亲密战友又是同乡(今泗洪县),有王永丰、王复林、沈林、陈斯友、张友田、张友金……

听老骑兵陈斯友说,他和我父亲因是老乡、又在一个区队、很是要好、常开玩笑。陈叔叔见面就喊我父亲“王塌鼻子”,那是父亲被日本鬼子打的鼻子塌了。因陈斯友的头大,我父亲就同他开玩笑:“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我父亲牺牲后,陈叔叔烧了很多纸,并亲手给父亲下的葬。

父亲与王永丰、沈林都是泗洪县魏营区老乡,村庄上下相距不到5里地。王永丰在小王庄,沈林在崔庄,父亲王广华在大庄集。三人都是老骑兵、王永丰和王广华在1大队2区队,沈林在另一区队,都是干部,他们每次见面都十分亲热,找空地摔跤玩。沈林叔叔对我讲:“王永丰会下别腿,取胜的多”。

王复林、王永丰叔叔是父亲最亲密的战友,多年共赴沙场!又亲眼目睹了父亲的牺牲,并于35年后提供了珍贵的口述史料。

王复林叔叔是泗洪县陈圩乡刘西咀人,他亲自找到烈士的遗孀和独子,并与程坤源、高毅叔叔一起找到*府帮助解决困难。

王永丰叔叔从芜湖到我家找我,并协调*府给我安排工作,使我年回到泗洪县剧团工作,令我十分感动。他给我讲了很多骑兵团的战斗故事,对我教育很大。

父亲亲密的战友王永丰叔叔父亲亲密的战友王复林(左)、宋继洲叔叔合影

张友田叔叔和我父亲是最亲密的战友,他三次到泗洪,住在县招待所。有一次,我陪他骑着自行车到江庄,看望一个当年的老房东。

张叔是记着老房东的小名在江庄找到他家的,老房东已去世,他的老伴当时还健在。张叔指房东家的门板说,这就是当年我睡的门板。

他还说有一天他生病,没去训练,是老房做了酸菜面条给他吃的,老房东说,下次再来我还做给你吃,一碗豆面条的故事很感人,说得大家都笑了。张叔对我说他睡觉做梦,总是梦到这个房东,这下了了心愿,就心安了。

父亲亲密的战友张友田叔叔

张友金叔叔作战很勇敢,杀了很多敌人。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业回乡。家境十分困难,但他从不给组识上添麻烦。他到我单位找过我,见面非常亲热。

80年代,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原骑兵团团长周纯麟、*治部主任程坤源、父亲的亲密战友王复林、高毅叔叔来我家看望我的情景。

周纯麟伯伯时任南京*区炮兵司令员,到泗洪附近驻扎的炮兵团检查工作。他正在编写反映新四*骑兵团的回忆录《金戈铁马》,就组织召开了当地老骑兵座谈会,当大家谈的正热烈时,一个连长来叫开饭,声音有点大。周伯伯还比评了他,指看这些老骑兵说:“你叫什么?这都是你的首长。”

左起:骑兵团团长周纯麟、*治部主任程坤源、陈守川、耿化同、何林兆年3月,周纯麟、程坤源出版的回忆录《金戈铁马》

年,《金戈铁马》出版后,程坤源伯伯、王复林叔叔、高毅叔叔来看望我,还协调将我调到县文化站。年我当了县文化站站长,才使我有了今天更好的晚年生活。

多亏有了老骑兵叔叔们的帮助和《金戈铁马》这本书,才使父亲的事迹得以宣传,才使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我是副科级退休的,在一个小县城来说,月收入不算低,知足了,每月近元,老伴还有元,在我县是高的了。我有一个儿子王强,还有孙子、孙女各一个,都长大成人,生活过得还好。如今我子孙绕膝,家庭幸福美满,正安度晚年。

是骑兵团的叔叔们给我带来关怀和温暖,是*培养教育了我,使我成长为一名革命干部。虽然我从没见过父亲的容貌,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终生继承父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年10月,原38*装甲6师建师40周年纪念活动上,作者(前排左2)与骑兵团前辈宋华(前排左3)、姜锁卿(前排左3)及后代们合影在装甲6师建师40周年纪念活动上,作者(左3)与骑兵团后代们合影年5月25日,作者(前排左4)与骑兵团后代泗洪联谊活动合影年5月,作者与骑兵团后代合影。左起:程苏建(原1大队长程朝先之子)、作者王林、王墟新(原1大队2区队长王永丰之子)、王强(烈士王广华之孙)年10月,作者参观原38集团*装甲6师师史馆作者参观原38集团*装甲6师师史馆时,在有关父亲事迹的展板前留影

作者简介:

王林,王广华之子,年出生。年被泗洪县民*局收容在县残老院,从小吃穿都由国家供给。年母亲不幸病故后,被转送到徐州儿童教养院。年在扬州市儿童福利院生活,在扬州艺术学校儿童京剧团学了5年京剧乐器。年回泗洪县剧团工作。年任泗洪县文化站站长,现已退休。

孟秀玲(执笔),原新四*骑兵团孟昭贤长女,北京新四*研究会四师分会副秘书长。

此文选自年11月河南省永城市委*史研究室与北京新四*研究会四师分会合编的《追寻父辈的足迹》,主编孟秀玲、张亚魁。

编辑制作:孟秀玲

照片提供:孟秀玲、王林

图文源自孟秀玲的美篇《新四*第四师群英谱》第27集

我的父亲张永远和母亲顾学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