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首霸中原rdquo最大 [复制链接]

1#
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用人是门学问!

本文根据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于《百家讲坛》系列讲座整理而成。

整理

刘姗姗本刊记者

来源

《培训》杂志9月刊

魏文侯(公元前年―前年),姬姓魏氏,名斯,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年即位,公元前年,韩、赵、魏,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

战国时代,七雄并聚。魏国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攻难守。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魏文侯在位50年间,礼贤下士,选贤任能,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依法治国,改革弊*;用乐羊、吴起等为将,攻掠中山国、秦国、楚国,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司马光评价魏文侯:“以列国大夫,好贤礼士,终为天下之显诸侯,至今称之。”他将“好贤礼士”作为魏文侯成功的因素。重视人才,能让国家强盛,但要落到实处,却并不简单。

礼贤下士言行必果

《通鉴》记载:“魏文侯以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在孔门弟子中排名很高;田子方则是孔子重要的学生子贡的学生,也是颇有地位的人物。魏文侯十分仰慕他们,将之邀来魏国,请他们开馆授课培养人才。段干木师从子夏,与田子方为友,是孔子的再传弟子。魏文侯曾多次上门拜访他,均不见其人。面对如此怠慢,魏文侯并没生气,反而对他更加推崇。而后,在经过段干木家时,都在车上敬礼,以示敬意。

魏文侯这种尊重人才的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来到魏国,表示愿意为魏国效力。著有《法经》的李悝(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名将吴起、善于治水的西门豹,都曾在魏文侯手下效力。古代史学家们称他“首霸中原”,这不能不归结于魏文侯的人才策略。

《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日,魏文侯和大臣们一起饮酒,忽然风雨大作,魏文侯随即让人准备车马去郊外。大臣们问:“今天喝酒这么开心,大王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对大臣说道:“我和虞人(管理山泽打猎的小官)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但这不是不遵守约定的理由。”于是,他亲自冒雨来到郊外,找到对方取消了这次打猎的活动。

成大事者,言必行,行必果。这个故事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领导者,如果面对下属或职位不如自己高的人,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保有责任感?恐怕很难。

魏文侯的诚信对象不分,对事负责的态度不分大小;身为一国之君,不端身份,不蔑视下属。对这样的小事都能言而有信,将这种精神与态度用到管理国家上,无怪乎史学家们对此得出结论“魏于是乎始强”。

敢于信任不以察察为明

一日,魏文侯与田子方一同饮酒,有乐官负责奏乐。魏文侯一边喝酒一边听,突然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

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是要明白,在每个岗位上的官员是否称职,而不是对具体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内容做出具体指导。音乐的不和谐,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