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人用的长枪用什么材料制作不是铁也不 [复制链接]

1#
百癜风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huanzhetiandi/dianxinbingli/m/11755.html

古装剧集一直是荧幕的宠儿,尤其是那种古代的将军角色,一身亮银盔甲,手执一杆长枪,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绝对地拉风。长枪算是古人惯用的一种武器,有着兵器之王的美誉。虽然它看起来只是一个长木杆再加上个铁尖头,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位呢?

所谓长枪,既然有一个长字,那它的长度肯定是达到一定程度的。这个长枪的长度并不统一,按照用途的不同,长度也不同,比如步战的就是其中最短的,毕竟近身搏斗,太长肯定使用起来不方便。

用来守城防御的则要长一些,在战车以及马上作战时,肯定也是长的比较好,这样才能方便远距离射杀。根据史料记载长枪最长可以达到8米,短的则在1.3米左右。

一寸长一寸强这个说法大家肯定都听过,古代在交战时都是要看谁可以先攻击到对方,抢占先机就要骑兵发挥作用了,凭借优良的马匹的冲击力再有长枪的加持,就能直接戳到对方了。攻击范围越远,自然杀伤力越大。

明末清初时有一本专门记录枪这种兵器的著作。里面写道,枪是有着流派之分的,比如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杨家枪一般都是厘米,作者也提出虽然长枪的优势在于长,但是超过一定长度的枪就不好用了,他觉得最适宜的长度为厘米左右,这样的枪无论是习武还是上战场厮杀,都是最理想的。

除了有长度带来的攻击优势外,在军队中制作长枪的用料也算是最节省的,毕竟在古代,金属是珍贵的,制作一把刀剑所使用的金属要是用来做枪头的话,起码可以做2到4个,还不需要磨得像刀剑那样锋利,从成本及工艺要求的角度来说都是更划算的。另外,因为古代两军交战时,是需要排阵的,不管是什么阵型,长枪都能充分发挥优势。

在用长枪攻击敌人时,无论是在车上、马上或者步战都一样,要想把枪的威力发挥到极致,都是需要足够的功夫和技巧的。

一般在枪头下面还会有枪缨,大多数都是红色,所以就有了红缨枪这个词。关于这个枪缨的作用,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因为枪刺中敌人后,鲜血会顺着枪头往下流,这样就会流到枪杆上,从而让使枪的人手里打滑。

如果有枪缨存在的话,就能阻止血往枪杆上流。还有的人说,枪缨是来源于古代交战时有将敌人的毛发割下来系在兵器上的传统。

历史上使枪的名将很多,除了上文说到的杨家枪以外,三国时期的赵云、唐代的罗成,宋代抗金名将岳飞都是善于用枪的。

这些将领所使用的枪也是各有不同,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量身打造的,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他们的武艺应该比不了这些将领,要想在战场上杀敌并能自保就更凸显兵器的重要性了。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都看过这样的场面,在对战时,一方所用的长枪被对方砍断,没了枪头成了一截棍子,一下子就落到了下风。

不过这样的场景在古时真正的战场上并不常见。可能有人就提出了,会不会古人的枪杆是用铁制成的呢?这样不就不容易被砍断了吗?

确实,铁是不容易砍断,但重量也是普通人承受不了的,不是每个人都是大力士,如果枪重到提都提不起来,还如何杀敌呢?

那么古人都是用什么材质来做枪杆的呢?主要还是木头,既要有一定硬度也要有足够的柔韧性的木材是最适合的。

对于取材什么样的树,使用者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抗倭名将戚继光就喜欢用稠木,觉得既硬又沉而且韧性也够。

也有人觉得徽州的牛筋木最好,不过要满足直且没有枒枝节疤等一堆条件,这样制成的枪的成本太高了,并不适合批量生产,于是古人就提出了一种复合方法,就是枪杆的中心是牛筋木,外面覆上晒干的竹片,再绑上丝线和铜条,这样就既有硬度又有韧性了。

这些完成之后,最后再在外面反复涂抹生漆,这样的工艺使得枪不容易折断,表面还能足够光滑,刺中敌人之后,方便拔出。

真正的战场不会像影视剧中所表现出的样子,实战就是希望能用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将敌人击中,很可能旁边的人还没看清,其中一方就落败了。可惜的是,就算再厉害的枪,传到现在也只剩下了金属的枪头,而枪杆则早已被腐蚀了,无法让我们一睹真颜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