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一点思考79714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关于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一点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诵读学习经典的诗词作品,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进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和挖掘古典诗词的特长和魅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目的呢?我有以下思考:


中国论文


1、发挥想象和联想,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谓“意”,就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境”,就是指客观的生活景物。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客观的生活景物中,达到情与景、意与象的高度和谐统一就是意境。在诗歌欣赏的过程中,意境就是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是客体的情境与意象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例如九年级下册《蒹葭》一诗,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借助泛白的芦花,洁白的霜露,瑟瑟的秋风,茫茫的秋水等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在水一方》的音乐,并放映白苍苍的芦花,茫茫的秋水烟波万状,弯曲的河道等图片,引导学生边诵读边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诗歌的情景,进而通过分析感悟到本诗凄清惆怅的意境之美。更值得高兴的是,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伊人”的意象以及作者的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即一种对理想的超越,对唯美的执着追求,实现了对本诗歌意境的高屋建瓴的理解和感悟。


2、深入理解,挖掘古诗词中的情感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大凡优秀的诗篇,都是诗人用他们的真情实感,用他们的人生遭际,用他们的碧血丹心甚至是生命写成的,所以诗篇中就闪烁跳动着他们思想的光芒,彰显着他们丰富的情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情感美,以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能让学生领会诗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屈精神和豪迈气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让学生感受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石壕吏》《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能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憎恶之情;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能够感受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蹄处”的可贵友情;学习孟郊的《慈母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3、细细品读,感悟古诗词的哲理美


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经典名句,其中所含的意蕴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这些名句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其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伤感。凝练的语言中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尤为我们毕业在即的初四同学所喜爱。


4、整体感知,认识古诗词中的形象美


形象美是诗词艺术中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别林斯基说过:“诗歌用形象诉于灵魂,而这些形象就是那永恒的美的表现,它的原型闪耀在宇宙万物中,在大自然的一切局部现象和形式中。”作为中国文学精华的古诗词,更是以塑造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取胜。


例如诗词课文中展现了不少具有心灵美的光辉人物形象。有“万里赴戎机”代父从*的花木兰;有“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瑜;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陶渊明;还有许多展现自然形象美的诗句,如“斜晖脉脉水悠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韩照华,教师,现居山东淄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