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分钟让你中医把脉入门,太实用啦 [复制链接]

1#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花10分钟,入下门还是可以滴!

平时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中医把脉的情景,在民间的语境中,人们也把诊脉说的神乎其神,俨然一副很酷很拽的样子。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莫过于古代太医为皇宫里的娘娘妃子们“悬丝诊脉”,在《西游记》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诊脉一直蒙着一层无比神秘而且威严的面纱,人们一方面特别对这个行为特别崇拜,一方面感到无比高深。事实上,世间任何的技巧,既然是人们发明的,都是熟能生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

艾灸名媛课堂想说的是,诊脉并非那么邪乎、那么“深不可测”,如果有时间,可以花10分钟阅读这篇文章。即使成为不了诊脉高人,了解一些诊脉大致的轮廓,还是有意义的。

首先,诊脉时应对向而坐,“左手右诊之,右手左诊之。”也就是说医者用左手切患者右手的脉,用右手切患者左手的脉。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寸口,又分为“寸、关、尺”三个部分,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代表脾、肺、肾。如图。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常见脉相及其对应的疾病

浮脉: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沉脉(附伏脉):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迟脉: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数脉(附疾脉):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缓脉: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洪脉(附大脉):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

大脉:脉形大而无来盛去衰之势,多是病势进展之象,所谓大则病进(大而有力),也主正虚(大而无力)。

细脉(小脉):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证(气虚血少)。常见于诸虚劳损,慢性病患者。小脉也即细脉,主病与细脉同。

促脉: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结脉: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

代脉: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即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当国人不会吃饭、不会喝水了,疾病就如影随形了

一看就会,手把手教你拔罐(拔罐大全)

“自愈”好过“治愈”,人体的自愈力,就是你的“神医”!

揭秘元朝太医最简单养颜法,只有一句话!

阳气产生于脾,根于肾,萌芽于肝!(补阳方法大全)

美食佳肴话“三参”

男子脑子里长满多条虫子,医生:竟是吃惹的祸,很多人都在做!

大师?一群无耻的流氓!文化的毒药!

张曼菱|我用命试出了中医的真伪

现代女人为啥百病缠身?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余浩:为何老中医总是提醒要少吃水果?并非仅仅因为寒凉!

给李咏治病的名医终于出来说真话了:别再放纵了,真的会死的!

痰湿体质是个什么鬼?此文把痰湿一次性说清楚!(值得一看)

舌诊图谱大全!看看舌头就知道哪病了!(附讲解视频)

这篇把补脾的知识全讲明白了,一定要收藏

背诊: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脾虚比肾虚更危险,90%的人不在意!

五运六气,你的生辰决定了你的先天体质!

一打喷嚏就尿出来,如何艾灸?

艾灸祛除祛斑、*褐斑的方法

一打喷嚏就尿出来,如何艾灸?

艾灸祛除祛斑、*褐斑的方法

光明日报:中医药参与卫生应急仍需畅通渠道

养生时代,喝什么好?.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喝热水,这是为什么?答案绝对让你意想不到

快来看看,你的生肖对应中医哪个脏腑

提心吊胆是万病之源!总是紧张也会偷走健康

孙思邈: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这样站桩,很快恢复你的元气!

睡不好,百病生,国医大师支招,让你睡个安稳觉!

学习

中医中药——《酸枣仁》

一个治脱发白发的经典方剂

疗效就是中医药的生命力

《伤寒论》经方方剂总结

男子洁身自好多年,竟被查出严重梅毒!医生的一句话惊掉下巴……

怪病多痰:看国医大师如何治痰饮!

补血佳品花生衣

小小紫苏功劳大,全身上下都是宝

咳喘不止、上楼费力?这几招一定要学会

当心这些被忽略的细节,避免腱鞘炎

帮新生宝宝退去“天生*”

岁月可流逝,美人不迟暮——中医教你抹去皱纹

“午睡”竟然越睡越累,到底怎样才是“午睡”的正确打开方式

胃口变差怎么办?如何重振食欲

贫血和血虚是一回事吗?

得了脂肪肝,还能“瘦”回来吗?

黑眼圈?中医来告诉你:脾虚眼袋大,肾虚眼袋黑

为什么有的人刮痧不出痧?

提心吊胆是致病的根源,无意识紧张偷走了我们的健康

真传!中医扶阳秘诀,学一句悟半年!拿去慢慢研究……

到底是作死还是养生?中国式跟风害了无数人

养生不能过度!

“毒五月”将近,9个症状看你是否中"毒"(附对治方法)

女人怎样养生

假如人人学点中医,不知可以避免多少悲剧

现代科学的发展也给中医带来了历史机遇

吃姜到底去不去皮?原来还分这几种情况…

“*参”代“人参”,靠谱吗?

越着急入睡,越睡不着?用这招让你酣睡好眠!

足跟痛的几种针灸治疗方法

舌诊图谱大全!看舌象辨疾病!(附讲解视频)

中医方剂的诗意命名

睡不好,先泡脚

扶土抑木除脘痛

中医人临床必备句!这些经典格言你都会了吗?

中医方剂最常用的5种疏肝方

这5种调理失眠的方法,让你倒头睡到天亮

几点起床最健康?(建议永久收藏)

竟敢看不起艾灸?这套秘传灸法,万人疯抢,限时免费领,快来!

“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

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

《问中医几度秋凉》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小郎中学医记)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热文推推荐


  
  
  
  
  
  
  
  
  
  
  
  
  
  
  
   .

==================================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排行

年6月文章排行

年5月文章排行

年4月文章排行

年3月文章排行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