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到战场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去哪里看 http://m.39.net/pf/a_6298331.html

拾零录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到战场去SHILINGLU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逆风而行,侠之大者。

在历史上,有许多次大厦将倾、危难之际,总有人站出来,不顾个人生死力挽狂澜,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飞蛾扑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面对灾难来袭,面对死亡威胁,一个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回顾五千年文明史,中华大地至今枝繁叶茂,生生不息,靠的不是佛仙神灵保佑,而是每一个生命如草芥的平民,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遑顾成败是非,无畏个人命运,不惧牺牲死亡,一往无前,这就是最朴实的人性。

在最危险的时候,必须有人站出来,顶上去。

东汉时期,刘秀之子刘庄(汉明帝)命人绘制了一幅画,上面是跟随光武帝打天下的二十八位将领,后人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熟悉历史的人会发现,*功章上唯独缺少一位战功显赫、足以位列前五的大将。

这是一位被历史忽视、而被人民牢记的人。

其时,东汉既立,豪强、功臣们帮助老刘家平定了天下,迫不及待地论功行赏,划地界、分田地、收奴婢,瓜分胜利果实。有一个人却远离花天酒地和奖章美酒,继续身披盔甲,冒着风霜雨雪,自愿去蛮荒之地平复盗寇,默默保卫着这个国家。

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武威将*刘尚前去讨伐今湖南武陵地区的五溪蛮,惨败而归,满朝文武无一敢应战,孱弱的新朝大厦将倾。62岁高龄的将*主动请缨,光武帝以其年事已高予以拒绝,他在皇帝面前披甲上马,威风凛凛,老当益壮。刘秀见老头身子骨满硬朗,便派这位百战老将最后一次出征。

只可惜,老将*壮志未酬,加上副将等一帮妒贤嫉能的小人从中作梗,恶意中伤,不久便病死在征途中。一世英名,终化成一堆白骨。

他就是伏波将*——马援。你可以不知道“二十八将”,可以不知道马援,却一定听说过“马革裹尸”。

(注:《后汉书·马援列传》云:“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年,主席在一次会议讲:我建议我们的高级干部都读读《后汉书》里的《马援传》,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滚滚车轮奔流不息,时间过了一千二百余年,城头变幻大王旗,又到了一个崭新的王朝。

气势汹汹的元朝派出大*,携吞天下之势要消灭南宋残余。

元大*势如破竹,挥师南下,南宋几无阻挡之力,朝廷无一可用之才。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个文官,大可以吃着俸禄在温柔乡里沉醉,或躲在后方照个相、做个秀、写篇文,享受着平静安乐的生活。然而,这个文弱书生弃笔从戎,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抗元救国。

有人说:“元*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连最高统治者都投降了元*,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然而,面对外敌内奸,文天祥独木难撑,不久,他兵败被俘,在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最终舍身取义,慷慨就义。

主席评曰: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年,年前。

此时是大清宣统二年,统治中国2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即将寿终正寝,君父臣子时代下到收官最后一子,末代皇帝傅义只剩下不到2年的皇位宝座。

有一场被历史遗忘的瘟疫险些席卷中华大地。

10月25日,两名从沙俄回国的农民工在边境小城满洲里一小旅店内暴亡。十二天后,又有两名农民工死于哈尔滨一家旅店。同时,同住旅店的四名旅客开始感到胸疼、咳血、呼吸困难等相同症状。

一场发自远东西伯利亚的瘟疫悄悄地越过边境,露出了它的獠牙。

从满洲里到哈尔滨,在中国东北寒冷的冬季,一场针对中国人精准的捕猎已经展开。要知道,那可是在百年前,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代。科学技术远未进入现代精密仪器时期,医疗卫生界甚至连抗生素都还不知何物,住宿是多人混住小旅店,出行是闷罐子小铁路,饮食是同吃共饮,一人得病,方圆数十米无人幸免。

几千年来人们对抗瘟疫基本都靠堆死尸硬钢,不敢想象,那简直就是一场灭族之灾。

伍连德,一个刚刚留学归来的学生,受命担负这场鬼门关前决战的总指挥。没有人认识他是谁,没有人认可他的能力。幸运的是,他用几乎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疫区解剖尸体,突破性提出“人传人”的观点,跨时代提出隔离、封闭、消毒等直到现在都先进的手段,历时三个月,付出死亡六万余人的代价,彻底扑灭这场疯狂的疫情,在落后的中国为世界开创现代防疫体系。

在此之前,欧洲的黑死病死亡三四千万人,云南鼠疫死亡一百五十万人。

年,伍连德成为第一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

英雄都来自于平民,英雄从来都没有缺席。有很多藉藉无声的“无名小卒”,他们其实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十大金刚”的老四刘燿(河南滑县人)投笔从戎,奔赴延安投奔共产*抗日。老八王湘(河南南阳人)弃文从*,跟随临时大学学生一起到前线参加抗战,与鬼子真刀真枪地干,来一个“我以我血荐轩辕”“头颅掷处血斑斑”。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或到高等学府深造并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非富二代也是遗老、贵族,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文化界的一代宗师,像当时史语所傅斯年、陈寅格、梁思永等一样留下科研名声,但是他们放弃了苟且,投入了火海。

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自广州爆发。卫生部门毫无经验和应对之策,此时,钟南山横空出世,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人物,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最终取得了和病毒斗争决定性的胜利。

时隔17年的年,毫无征兆的开局。

一场新型病毒所引发的巨大疫情瞬间传遍中华大地。

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也不知道胜利需要多长时间。

祖国很大,闲人很多。大可以坐在办公室书桌后用键盘指点江山,可以骂*府无能,可以骂官员腐败,可以骂*策误国,可以事后诸葛亮,可以取巧抢功劳。

当然,也有奋不顾身的勇者,他们早已经忘我,投身于一场生死之战,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都有家人、亲人、朋友,他们也会感染,他们也害怕死,但他们义无反顾,在人民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

踩着勇者的足迹,收拾行装和心情,我奔赴激战的防疫战场,和那里的战友相会。

关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