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荒山变奏曲罗甸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黔南日报年6月7日头版头条)

时序进入五月,山中佳树葱茏。在大关村的“天然氧吧”里,各种针叶树、阔叶树、翠竹、碧草在喀斯特山岩上疯狂生长。没有肥沃的土壤,但这些植物们却能扎根坚硬的岩石,以绿色生态作为回报,以鸟鸣虫唱作为应和,以岩*连和铁皮石斛的药香为引,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荒山变奏曲”。

大关村位于罗甸县云干乡,石漠化严重的喀斯特山区。上世纪80年代,大关村亩旱地分布在多个山垭、窝凼和陡峭的石头旮旯里,90%的山坡超过25度,全村找不到一块超过10平方米的自然平整地。为解决温饱,从年开始后的十多年里,大关村的何元亮带领群众“劈千年石抠万年土造千亩田”,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大关精神”。

“想在大山里求生存,就必须学会念‘山字经’。”大关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昌新向记者介绍,温饱解决后何元亮又带领村民,修复生态,发展经果林,掀起了“山上栽果药,田地种粮薯,圈内养鸡猪,打工增票子,提前奔小康”的二次创业热潮……大关村的生态很快得到修复,为加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大关村仿野生种植的岩*连

如今,大关村所辖的83平方公里喀斯特石山变成了翠绿的“天然氧吧”,创业青年石文江钻进大关村的密林里,在林下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和岩*连,在大关人造的田里种上了一枝*花,成为了新时代的大关“闯关人”。

在罗甸,“靠山吃山”的办法还有很多,大关村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近年来,罗甸县立足县情实际,向荒山要效益,发展火龙果、蜂糖李、脐橙等水果产业,发展铁皮石斛、岩*连、金花茶等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山地特色农业,绘制出一幅连绵起伏的大农业图景。

因地制宜仿野生

上山入林打造“健康型农业”

采访中,石文江告诉记者,他不是最早在大关村发展中药的人。

大关人依托喀斯特大山发展“健康型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刚刚解解决温饱,大关村群众就开始了“二次创业”,大举发展杜仲,年全村杜仲种植面积达到余亩。年,贵阳一家药材公司来该村开办杜仲加工厂,村委会组织收购皮叶,杜仲发展红火了起来,当年每公斤价格高达16元,户均单项增收元以上。

“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这样的收入数据简直就是奇迹。”石文江说,他对在罗甸发展中药材信心十足,罗甸是中国长寿之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艾纳香、贵州金花茶等产品,前有信邦制药,后有艾力康、君之堂、神农本草,一个个知名药企入驻,在罗甸发展健康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技术人员在查看岩*连生长情况

年,他钻进大关村后的茂密森林,探寻“大关精神”,摸索“生态密码”,同时在喀斯特山石上种植岩*连、铁皮石斛等林下珍贵中药材,并在老大关人开垦的千亩良田上种植一枝*花,开启自己“财富梦想”。

在距离大关村不远的茂井镇茂井村和罗悃镇干村村,创业人马江和徐忠海的“野心”更大,他们的野生“贵州金花茶”种植示范基地与“贵州金花茶”高效山地农业科技观光园的建设正在进行。寂寥的林地里热火朝天,加工车间、冷库、库房、办公楼、员工宿舍、园民宿舍、旅游服务中心、观光步道、奇石馆、茶园茶、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一个康养结合的项目正在慢慢成型。

罗悃镇干村村金花茶育苗种植

“公司建了亩示范种植基地,农户在公司的技术指导下自主种植亩。”五湖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徐忠海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已将发展的重心从罗悃镇转向茂井镇,在这里做种源保护,建设示范种植基地和苗圃基地,同时在县城城东新区建设金花茶体验馆。

“我们要很好地承担起将罗甸打造成大健康养生基地的使命。”在红水河镇俄村村,让鑫红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清引以为豪的,是自己将亩的荒坡变成了金花茶种源基地。

当年李清提出要流转红水河特大桥对面河谷里的大片荒山时,很多人都以他魔怔了。可是,随着第一株老茶树移栽进基地,两年来李清吃住在山谷,开始了一个护花使者对贵州金花茶的“坚守”,打造出“红河金花谷”。

先租返包五统一

村企联姻打造“平台型农业”

在罗甸,落户龙坪镇五星村的新中盛公司多少有些传奇色彩,这家企业在早期推动全县发展火龙果种植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公司并不具体种火龙果,只是为果农打造了一个‘种植平台’。”公司行*部部长何波告诉记者,年该公司刚进入罗甸时,就在五星村流转了4亩连片的山地,投资万元,建成了配套水肥一体化、生产步道、观景台休闲广场、观光园等设施,并按照统一标准建立种植基地,将火龙果桩苗种植入土。

新中盛农业观光园一角

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建成后,原来的荒山成了“种植平台”,新中盛公司把基地分块返包给群众管护,公司再从群众手里收购火龙果销往市场。

“公司管两头,群众管中间。”何波告诉记者,新中盛公司解决好技术规范、市场销售等生产环节的难题,将很具体的种植管护交给农户做,平台化运营,管理起来很灵活。他们把这种模式概括了“五个统一”:一是统一技术指导,提高村民科学种植水平;二是统一生产标准,降低生产成本;三是统一收购包装,确保符合市场标准;四是统一品牌打造,扩大产品影响力。;五是统一销售路径,提高村民驾驭市场风险能力。


  大数据+物联网

山坡上打造“智慧型农业”

“37摄氏度!”进入5月下旬,罗甸境内气温持续走高,直逼人的承受极限。但是在罗甸县龙坪镇的郎当坡上,带领工人在火龙果基地里修枝、割草的熊启源却巴不得这样的高温再来几次。

“火龙果马上要开花了,正是需要光和热的时候。”熊启源是郎当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每年从这个时候开始,基地里的工人们就要进入“淌汗季节”,超过50度的坡度,超过35摄氏度的平均气温,在山地上做农业不是一般的辛苦了。

为实现高效率种植,郎当合作社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用物联网技术来监控土壤墒情、光照、温度、空气湿度等;用分区管理的方式,实施枝条修剪对比、有机肥无机肥及复合肥施肥比例对比,同时建立大数据模型做病虫害防治;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来浇水施肥,为工人减负。4月中旬,基地又安装了轨道车,今年采摘火龙果就能省劳力多了。

红星火龙果种植基地一角(刘文俊摄)

与郎当合作社一起安装轨道车的还有龙坪镇六一村红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红心公司*支部书记王芹芳告诉记者,年9月拖家带口爬上六一村*花寨的荒山时,她一点底气都没有。

“以前我家是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挣了一些钱,就想做做投资,就投到火龙果种植上了。”王芹芳说,当她与家人一起爬上六一村旁的荒山,她傻眼了,几千亩山地,空着手爬高走低一遍都花了几个小时,要是种上火龙果,采果时要得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

后来,借助修建通村公路的机会,罗甸县将一条通村公路的通行路线从红心公司的基地里穿过,路虽然修得蜿蜒曲折,好歹解决了运输难题,王芹芳一家人才慢慢接受了这一场“山地上的创业”,在山上开始了以种植火龙果为主,兼顾乡村民宿、火龙果特色餐饮、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旅一体化种植园。

随山就势+梯级分类

差异种植造就“立体型农业”

同样是主打水果的种植基地,罗甸县阳光果园却有点不一样。这个果园90年代末就存在,长期以来都发展得不温不火。年,“四带干部”王成接盘以后,果园从多亩扩展亩,走上了“立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什么叫“立体化”?

王成说这就是一个几何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海拔高低对种植品种进行了“梯级分类”,米以下种植区、米至米种植区,米至米种植区,米至米种植区,按照区域划分。目前,该果园连片规模达亩,主要种植亚热带特色水果。果园位于罗悃镇沟亭村,主要依托这个区域丰富的山地资源和不同海拨高度的立体气候而建,首期工程建设已投入万元,先后在海拔米以下的地块种植火龙果亩,在海拔—米之间的地块种植柑橘类水果亩,在海拔米以上的地块种植杨梅亩,发展林下养鸡2万羽,并配套果水、果路和果畜等基础设施,是一个生态立体的果园。

阳光果园种植的蜜柚(龙正杰摄)

“我们对园区进行了改造,修建了基耕道,增添了一些现代农业必备的管理设施。”在果园,记者看到各种果树随山就势,生机盎然。园区内设置糖醋诱杀蚊虫设备1万多个,杀虫灯数百盏,8个监控器远距离覆盖整个园区。

“我们的监控影像可以保存2个月,可以做到从火龙果开花到采收整个过程的记录,并以此构建起一整套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购买火龙果的消费者可通过这些保存下来的影像追溯其生长过程。”王成介绍,许多远方网友通”过监控器看到园区的好风景好生态,对阳光果园出产的水果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园区也要走精细化种植的路子,探索出一套符合新农业需求的“种植标准”。

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

环环相扣打造“循环型农业”

“去八一村嘛,那边的山坡上的‘名堂’多得很。”采访中,罗甸县龙坪镇宣传委员杨梅向记者推荐说,不到两年的时间,罗甸县纯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在八一村将曾经的荒山变成了果园,曾经的陡坡变成梯田。该公司以山为卷挥就的“大手笔”,以立体高效、循环节约为目标,不断“榨取”各生产环节中的“剩余价值”,实现林粮间作、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农业生态圈。

这个农业生态圈建在海拔米的荒山上。

在这个生态圈中,酿酒是第一环,每天可生产上千斤的白酒,剩下的酒糟经过技术处理后,还可以作猪饲料。养猪是第二环,目前养猪场存栏已达多头,2月以来已出栏销售多头。养蚯蚓是第三环,猪粪便可以实现规模化养殖蚯蚓。把蚯蚓放在果树的泥土里,它能松土,减少了人力成本;产生的蚯蚓粪是‘有机肥王’,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结构,还能有效预防病虫害,减少化肥用量,反哺果树。而且蚯蚓还可以卖给从外地到罗甸的钓友,效益十分可观。种植果树是第四环,经过两年的生长,多亩种植基地种植了葡萄柚、蜜柚、脐橙、血橙、西瓜、桃、李等十余种水果。如今这里处处桃李花开、枝繁叶茂。

同样是走循环农业的“套路”,木引镇天纯农业的打法可谓“大开大合”,亩的荒山上种起了蜂糖李。

年10月,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南新镇棉簇村支书胡正明来到罗甸县木引镇,他立即被这里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吸引了。随后,他决定在水井村后的荒山上扎下根来,发展以优质李为重点的精品水果产业。他注册成立了罗甸天纯农旅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0余万元,建设了多亩优质李为主的现代化高标准精品水果园,带动全镇发展蜂糖李种植1.5万亩以上。

天纯农业种植的蜂糖李已上市

“光种李子肯定不行。”胡正明告诉记者,天纯公司基地里的李子,需要三年才能挂果,在果数瓜果见收益前,还得做一些事情。于是他们在基地里建起乡村酒店,修游泳池,打造星空房、气泡房和小木屋,打造果树种植培训中心,既吸引游客到基地赏玩,又让不懂种植技术的群众都基地里学习,以种植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和农技培训为延伸,打造一个“乡村综合体”。

来源

黔南日报

往期回顾

沫阳镇:高峰村喜迎种桑养蚕“开门红”

茂井户群众领钥匙迁新居

罗化村村民自发组织打扫乡村环境卫生

木引镇:支部联动搭起健康扶贫“桥梁”

罗甸早春蔬菜上市,价格创新高

山水湖城·玉都罗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