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17年的培育方成型的山油柑盆景,处处见 [复制链接]

1#

这株山油柑经17年的培育方成型。由于干身极具书法中的行笔意趣,偶读唐·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又见《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悟其味,故定名为《惊蛇入草》。

山油柑生长速度快、木质疏松、枝条脆弱,因而在广东盆景界来讲不是常用的树种,但其新叶成串、嫩绿可爱,在展场中还是偶有遇见。图一:于年4月份以20元购进的一山油柑根状桩。桩呈“之”字型三叠扭曲,根干组合一起,长80cm,干径8cm。相怪异,暗合孤峰秃顶式悬崖造型,一时间成型效果已在脑中展现。自认是我当年所进桩中桩相最为满意的一桩,也是我唯一没画成型效果图的一桩。以粗河砂为基质,横平种于盆中,常规管理,6月份新芽长20cm。图二:年4月换盆后桩相。经三年培育,尾梢已剪两节,干身托取第一节。其时树相普通,并无可圈可点之处。图三:又经五年培育,年拟基本定型时换土翻盆树照。此前八年造型的重点是增加尾梢和根的长度,使干身逐级收尖,利于今后上观赏盆。从树照可见,尾梢新增两节,干身飘长达cm,干身托也增剪两节,干身两锐角呈“之”字型翻滚扭动,充满张力,如瀑布挂川,一泻千里,又似灵蛇出洞,活力四射,作品已初具观赏性。图四:弃丢干身上第一托(过近顶峰、遮挡弯位)翻盆30天后树照。图五:年丢弃根部护围时树照。4年间培育重点是调节各枝枝走方位,定位修剪,增加枝托的横角枝,目的是使桩相更上镜。图六:年进行局部修剪时树照。从年开始每年春秋二季可修剪一次,但不能每次都是全脱叶的重剪,对一些弱枝、有待增强的枝可不剪,促使各枝托同步成型。图七:年春重剪时树照,作品基本成型并达到心目中的成型效果。图八:年秋上观赏盆萌芽后正面树照。图九:成型效果。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