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荐读沉默的百里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记得点击蓝字
  百里镇不过是灵台县一个不起眼甚至被如今大多数人瞧不起的一个偏远荒凉之地,也许因为这里有过许多美丽的传说或者王者的足迹,却让我一直对它抱有敬畏与仰慕之心。所以,只要有时间,决不会放弃在百里这块穷乡僻壤之地尽情发挥自己想像的机会。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又一次踏入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


  出发的那天早上,天是没有太阳的,虽是初夏,风中却带有丝丝微凉,尽管这次工作比较辛苦,但也抱着忙里偷闲可以拾些风景的心情,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快。从县城去百里镇的柏油路不太平坦,我们几个人被小公交车任意挤兑着,就连绕来绕去的山路也和百里一样的神秘。路的长像对不起观众,但两旁绵延起伏的青山却让人惊喜不已,这哪里是山,分明就是一片花海里的波浪,我们也似乎穿行在一副水墨画中。山不是什么高山,川也没什么名堂,只是扑天盖地的洋槐花裹住了山的脊梁,缠住了山的腰身,此时的绿色不过成了一片片白茫茫花海中的点缀,远看还带有一些淡淡的云雾,这白绿相间的画似乎来自于世外。微风捎过来的清香,不经过车的同意硬是挤进车窗,我们来不及缓神,香气就已钻进鼻孔,勾走了我们的心魄。真是两道青山相对出,衣沾香气画中行。不由想起“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我们一边用目光收取美景,一边用欢笑留住记忆,不知不觉中,就到达了目的地。 

虽有看风景的心情,却没有看风景的时间。整个上午都在紧张的工作中,本想利用节约下来的午饭时间出去转转。但不巧的是,天在此时下起了雨。雨雾中的百里也别有一番韵味,流淌着槐花香的空气里又带进去了泥土的清新味,两种来自于自然界不同的香味组合在一起竟会如此清醇地道。四周连绵的群山把百里包裹得很严实,似乎怕这个不起眼的小乡被外界抢走,高低起伏的山头尽让草木占满,在不是很大的雨雾中略显朦胧,更增添了一份神秘。


  中午饭后,雨好似专门为我们停下了脚步,云朵里看不到太阳,但可以感受到初夏的温度。离下午工作还剩一段时间,我们几个人终于可以走入阴密古城,感受一下百里的文化。这里所有的建筑虽是现代化的模样,但也可以让人产生无穷的想像。百里广场的正门具有典型的古城门味道,上书“密须”二字。这座很具特色的大门,不由会让人想起,当年的密须国将士是怎样披甲戴胄,站在城墙之上,风雨无阻,又如何忠心地保家卫国。当然,他们如何的英姿勃发,现在剩下的已是想像。


  进入正门,拾级而上。台阶两侧建有护栏,遥想昔日,密须国力强盛,两边护栏的质地肯定非常名贵,而且护栏的两旁定会站满国王的卫队,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紧盯着每一位上朝的王公大臣,看他们是如何一步步从贫寒走向富贵,又如何一步步从繁华走向没落的。一边缓缓移步,一边在发挥着想像,感觉自己一路向前并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朝拜活在心中的密须国王。在无限的遐想中,已走到了台阶的尽头,上到了广场。想必这里该是当年密须国王的宫庭所在了,先不去想密须国王,就近去看看广场左侧的唐槐。


  

一棵唐槐,之所以有名,不仅是因为它的古老,更多的是它对生命的执着。百里在古代就是*事守备重镇,公元前年,武康王李元谅出任陇右节度使,复筑百里城,休养*队,不仅留下了大花沟、白马台这样的养马遗址,而且还留下了一棵让人过目难忘的千年古槐,这也就是近在眼前的唐槐。如今,这棵唐槐根部基本裸露,而且主干空心,形怪皮糙,虬枝盘曲,表面写满沧桑,只靠外面连着根部的几缕树皮汲取着大地里的养分。因为它见证过一千多年的血雨腥风,见证了阴密朝代的更替以及百里子民的成败兴衰,所以苍老的容颜里也有了从容与淡定。如同一位形将就木的老人,怕在风雨中跌倒,已经拄起了拐杖,在头部比较大的那一侧用两根铁柱支撑着。当年栽树之人早已住进了史册,唯有这棵古槐成为历史最真实的存在。 

唐槐前面不足二十米,有一扇像是从昔日走来的木门,上面均有青砖堆起的小段围墙,上书“灵台县第五中学”,最上面有个太阳模样的图标,听朋友说是国民*的国徽,想必这座遗迹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杰作吧。大家抚摸着青砖下黑色的大门,竟然百年之后未有任何裂痕,一致认为这座木门应该是用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而且在设计上有很好的防护措施。

走出木门,就是宽敞的百里文化广场,最显眼的是一座较大的现代化亭台,没有青砖黛瓦,没有廊檐飞角,但在里面的墙壁上正坐着密须国王,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两颗传神的眼珠。虽然历史中的密须国王坐进了今天的亭台,但我想这也许就是密须国王曾经住过的宫殿。当年他坐在这里,看着前来朝拜的各位文武大臣,该是多么的心满意足,看着一度强大的商王朝送来的只有天子才配拥有的“神鼓”,又该是多么的洋洋得意。后来面对文王大*浩浩荡荡的征讨,又是在这里表现得多么惊慌失措,随之而受过怎样的屈辱之后才退出了历史舞台。朝代更替,谁也无法阻止,顺应民心,终是历史的必然,帝王功过,任凭世人评说,历史云烟,早已散尽,唯留下一段传说,留下一方让世人尽情想像的空间。


  与唐槐相对的广场右侧建有一座小型亭台,下是“密须鼓”的安身之家。据史料记载,当年商朝送来的象征权力的“神鼓”质地应该属于青铜器,并非牛皮,同样涂有古老的黑色。想当年,商王朝为了付好繁华富庶的密须国,将此鼓相送,然后鼓声一响,各路诸候闻声前来领命,密须国王该是何等至高无上。又谁知,后被文王大*一举拿下,这面象征权力的“密须鼓”又客居于西周,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于今天,如今,它号令天下的功能基本丧失,看见它,只能回想起一段历史,一段传奇。


  

站在广场之上,仰望四周,被雨水冲洗过的青山更加苍翠,百里就在青山的环抱之中,也在槐花的香气里沉醉。这里的群山长像似乎有点特别,各个山顶上的草木茂盛,并且个别树木在山尖上尤其显得高大威武,而那些半山上的树相比较就显得稀疏和矮小了,对于我们这里的地形来说,山上是绝对没有水的,而这些树木为何如此逆行生长呢?同行的一位同事告诉我,这些山顶上曾经驻扎过*队,只有居高方可临下。我似乎有些明白:因为山顶曾经有过人生活过的足迹,也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生,方可互利互惠,才得以形成山上草木的特殊生长局势。


  一边环视着群山,一边丈量着百里广场,一边在历史里搜寻。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却在历史上有着许多古人曾经居住过的记载。最典型的当属昔日繁荣昌盛的密须国,后有唐将李元谅的足迹,还有民国的影子。当然,百里不仅仅只有这些有着确凿证据的悠久历史文化,还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百里在史书上曾被称为“密须”“阴密”。百里名字的由来似乎与百里奚有关,相传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百里奚之后,因怜惜其才,就将物产富饶的阴密县作为食邑分给他,后人为了纪念他遂将阴密改为百里。而且百里镇的白姓人家相传也是秦将白起的后代,白起是秦昭王时一员大将,因为运筹帷幄,善于用兵,被秦昭王重用,后平天下,灭六国,为秦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但因为与秦相范睢不和,遂带家人出走,行走麟游,被王赐死,其家人匆匆逃亡,辗转数里,才得以在阴密安居,繁衍生息。历史上的阴密,也就是如今的百里,能受到如此多名人的青睐,不能不说是一块风水宝地。

百里镇,这块蜗居于群山深处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乡,在世界地图上根本没有它的位置,甚至在中国版图上也很难看清楚它的存在,但它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气息。百里,静默在不被世人注目的角落里,不言不语的沉默恰是最高贵的繁华,它不问出身来历,却让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子在这里安营扎寨,最大程度地活出他们的精彩,也显示出一个平凡小乡村的宽广胸怀。


  一个地方,因为神话传说而神秘,一个地方,因为历史悠久而令人神往,一个地方,因为文化底蕴深厚而让人回味无穷。这个地方,就是沉默在大山里的百里,这方让人既为之感叹又为之探索的土地,虽然现在沉默着,但沉默并不代表卑微,可能潜藏着最高级的繁华,只是静待有缘人,与它相知,相伴,相随,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于晓霞,甘肃平凉人,江山文学网星月诗话社团副社长。喜欢散文,古韵。行走在文字的边缘,把深情种进文字里,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喜欢涂上阳光的味道。

END

来源:灵台文艺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编辑:贾芳审核:曹红远监制:李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