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结缘全息自然农法
第一节在原始森林里的收获
一、幼年结缘农业
命运有自己的密码,我深信“所有的巧合都是故意”,对命运乃至天地的格外眷顾,我充满了感激之情。
张鸿渐,法国里昂大学博士和英国牛津大学硕士,国民*外交参议,年“济南惨案”先烈,当时的国民*府将他的抚恤费交给我爷爷代管并用这笔钱买了田。
受此牵连,年我家成分被改划为地主兼资本家,父亲被调离所在单位,带着家人下放到湖北枝江董市镇农兴大队蔬菜场,而且,父母的劳动很长一段时期是没有报酬的。
就这样,作为长子的我,自幼就得肩负着养家的重任并从事着繁重的农业劳动(主要任务就是维护家里的自留地即小菜园)。那个年代,沟沟渠渠都是鱼虾,辛苦一点就很容易满足一家七口人的温饱,因此而发自内心深处感恩自然的无限丰饶,也同时在我的生命中打下了深深的农业烙印。
全家人厄运一直持续到年,那年我快满十八岁,父母才相继被平反昭雪,全家人跳出农门并回到了城里。
二、我在神农架的九年洗礼
回城后,我就业于当地新华印刷厂。工作不到一年,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后来,受朋友邀约合作开办实木地板厂。我的工作是砍伐林木,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9年,足迹遍及神农架、五峰、鹤峰等原始森林,长期负责组织并率领农民大*行走在鄂西森林里大规模的砍伐林木,争抢实木地板原材料。
刚开始工作的前几年,农民因伐木有了收益,我们很开心。可到后期,就近的树木被砍伐一空,各大木业公司就组织山民带上干粮,抬着柴油机,到更远离人烟的地方去伐树。因为没有道路,就人工架起索道,把一根根巨大的原木分割成片状的毛板后再放到山下,再由人力把这些毛板背回加工厂。
看到那些让人无比敬畏的参天大树被锯成一片片小小的地板,日子久了,内心的痛惜越来越强烈,自我抵触的情绪也越来越重。而且柴油机锯树的尖叫刺耳声总是令人烦躁不安,但无论愿意不愿意,这种高分贝的噪声总是跟魔鬼一样死死地缠绕着我,无法躲开。图1-01
图1-01曾经在神农架伐木的场景
年的夏天,傍晚我们路过神农顶时,车突然坏了,折腾了很久也没有修好。路上也一直不见有过路的车……我们挨到半夜,气温开始骤降,每个人都冻得嘴唇发紫。大家好不容易找来一些柴火,可怎么也点不着,最后放了些柴油才点燃。但我们烤着胸前,后背还是冰冷冰冷的,烤着后背胸前更冷。蹊跷的是天刚亮,一个伙伴哆嗦着回到车上,尝试着打火,车竟然发动起来了。这次经历令我等终生难忘。
三、在原始森林九年的发现
原始森林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数不尽的参天大树又是从哪里获取的营养?各种各样的生物生长在一起,为什么总让人感到那么和谐……
图1-02炎帝八大丰功伟绩
经营实木地板期间,我常常是几个月不出山,吃住在农家。与我们交流最多的是农人、农事、农活及大山,而我们思考最多的也是原始森林的那些神秘传奇。九年的时间,加之又处于思想最活跃的青年阶段,想不喜欢、想没有收获都困难……
高挂在神农坛的《炎帝八大丰功伟绩》(图1-02)常常拷问着笔者的内心。时常面对那撕心裂肺的油锯的尖叫声,心里常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滋味。当经历过神农顶的被冰冻的那一夜之后,我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经营实木地板的行当。
第二节十余年的极品化生产实践
一、自建椪柑园
失业回家后,一个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便接踵而至,那就是几乎所有的食物味道都让我感到特别不对劲。那个时候,还没有垃圾食品之说,但食不甘味的生活令我越来越烦躁,时常责怪老婆不好好做菜,脾气暴躁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一次老婆正在看电视,争吵中我毫不犹豫地把电视扔到楼下,还把家里的家具砸个稀烂,而后,我离家出走了。
在神农架的日子过得太久,我身体的每一细胞对神农架食物的记忆过于深刻,因而故意排斥和抗议其他食物。离家后,我开始四处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而且专往农民朋友家里去,去了就不想走,成了一名典型赖吃赖喝的角色。
年的下半年,一位农民朋友告诉我:村里有一百多亩(1公顷=15亩,1亩≈平方米,全书同)荒废多年的柑橘园可对外承包,我拍拍脑袋就答应包下来了。
从此,我怀揣无限美好的向往,再次走进了山村,追寻着神农架的食物味道,我开始过上自由自在的日子,还一边做着打造世外桃源的美梦。
二、杂草的故事
百亩柑橘园,足足两个大山头,随便一个动作至少就得上万元的开销。所以,选择任何管理措施对于我来说,都必须算了又算,省了再省。这就是“全息自然农法”的雏形——又快又省地搞好生产管理,而且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通常,得请几十人忙活好几天才可以完成人工锄草,但请来的人刚刚撤走,杂草就长还了原。
这让我们感觉太不值得,必须寻求省力的办法。很快“亮兜”一词被我们创造出来。所谓“亮兜”,就是只清理果树兜盘附近影响果树呼吸及光照的杂草,而对其他并不碍事的杂草完全放任它们自由生长。但杂草终归是杂草,放任的杂草大多长到50厘米
左右时,就停止长高而进入生殖生长了,根本影响不到果树。因此,果园的锄草工作很快就变成了只针对那些高秆、灌木、藤蔓类杂草,工作变得简易多了。图1-03
图1-03杂草与果树相宜共荣
渐渐地,锄草跟抽槽施肥、改土等工作又紧密联系起来,杂草成为抽槽后最好的回填材料而变成了果树的养分。受此启发,田间的其他各项管理措施也开始相互兼顾,尽可能做到“一举多得”。
从放任杂草开始,到把田间管理措施相互兼顾起来并力求一举多得,田间管理便越来越粗放,而且树势越长越好,果品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值得深入反思的自然现象。
“种阳光”的认识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了——田间的杂草只不过是见缝插针,把我们无法利用或者说是白白浪费的光能充分利用并储藏起来,再回馈给我们的作物,这应该是大自然的馈赠呀。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因为杂草不但替我们最大化获得了阳光等自然能量的转化和积累,同时还维护了果园里的小气候环境,提供给小动物非常良好的生存空间,最后还能活化土壤,何乐而不为呢?
“肥田长猛草,猛草又肥田”,杂草是宝不容置疑,并让我疼爱有加。充满无限生机的杂草,很快又为果园带来了无穷灵气。那就是杂草丛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益虫、野鸡、野兔等等小动物,而且越来越多,层出不穷。
另外,果园的杂草多了,附近牛、羊可真就惦记上了。这对我来说,可是不小的麻烦。从前锄草的主要工作很快变成了护草工程,常常因为牛羊在果园里损坏了果树而跟放
牧的老人们闹别扭。放牛、放羊的那些老人们不但不听劝阻,反而总拿我开玩笑,说什么“已经不是我在放牛(羊)了,而是我的牛(羊)一出门,就牵着我直往你这里跑,我也没有办法嘛。哈哈,你别生气才好。”
附近放牛的、放羊的老人们,已经习惯性的一出门就直奔我果园而来,还传言“牛羊吃了柑橘园里的草更能长膘”,这种传言跟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周围蔓延开来,对果园的“骚扰”也越来越大。外加那些摘野菊花的、白天挖蜈蚣、晚上捡蜈蚣的农民,也跟丢了魂似的总爱到我果园周围转悠。我的果园逐渐变得热闹非凡,真是太为难我了。
现在可以肯定,那些可爱的爷爷奶奶大叔大婶大哥大嫂,即使没什么事情,如果不来我地里转悠一圈,肯定心里跟丢了什么东西一样会感到不踏实。这就是我要说的“灵气”,我自己也特别有感受,每天天黑我才回家吃饭。我体验着与植物世界的交流,那种总想摸摸果树、摇摇果树的习惯几乎转化为本能了。和它们打个招呼,这样的感觉很美很美。整个果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得到了我们的精心呵护。
说实话,每年椪柑成熟的季节我们都没有守护过果园,也从来没有发现有偷摸的现象。可这杂草,是千百年来农民共同认为没有用的物种呀,我再怎么好说歹说,还就是没有办法让大家信服杂草也是宝。大家有事无事也都爱来找我聊天,特别是在杂草旺盛生长的那段时间里,几乎全村人都深深爱上了我的果园。乡亲们这种特殊的爱,可真把我折腾得够呛。没有办法,开始的时候,我是在所有进入我果园的路口处都立上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刚打剧毒农药,鸡鸭牛羊小心!”
这招根本就不管用,我的果园依然越来越热闹,大家根本就不信有什么剧毒农药,何况老农民闻不到农药的味道呢。其实,大家早就识破了我这种太过幼稚的孩子式狡猾。
没有办法,我只好买来味道特浓、挥发性还特好的农药,藏在果园每个进口的草丛中。可我的小聪明仍然斗不过农民朋友们的慧眼,他们能立即闻出来我放的是什么药,甚至知道这种农药对牛羊不起任何作用,还好笑地对我说,这种农药专治牛羊的什么病。现在回想起来,农民朋友们肯定是在嘲笑我的小动作了,哪有农药能治牛羊病的道理呢。
我彻底服气后,只好投降了。我对大家说:“只能在周边放放牛羊,千万别跑到我园子里头去了,别把我的土地给踩结了,也别把我的果树搞损坏了。”
说归说,但结果仍然是牛羊自己奔入果园,一不小心甚至跑得连主人都寻它们不着。
我如此视草如命,可见我的果园是什么景象了。
大家不难想到农民会怎么评价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我不是在种地,而是在种草,是在好玩,还都说城里人就只知道烧钱。
有一次,一位农民问我:“你为什么不在城里享清福,偏跑到农村来受洋罪?”
我解释说:“只为换一种活法而已。”
当时我也不清楚这句话是怎么蹦跶出来的。可能是由于我的回答太过轻松,当时也找不到适合的回答。那知这句话跟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我因此一度成为地方上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
“只为换一种活法而已”,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呢,生命的快乐难道不正是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所蹦跶出来的吗?
有一天,我例行在果园内巡查,附近正在修高速公路,去修路的一大群人路过我的果园。他们一看到我的果园,就听见男男女女议论开了:
“哈哈,这是种的什么田呀?”
“这是在种草原呀,哈哈。”
“城里人除了会烧钱,还会什么呢?”
“这该浪费多少肥料呀,唉……”
“懒汉都这样的,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玩玩新鲜后就回老家了。”
图1-04椪柑园的丰产情景
有趣的是,到了年底,当我满山遍野的椪柑开始发红(图1-04)的时候,还是这帮人,他们修路下班回家,记得当时他们开着小四轮的拖拉机,车上还坐满了人,我仍然是在果园内巡查。
只听见他们一进入我的果园就惊呼起来:
“我的妈呀,田原来是他这样种的。”
“哎呀,这不有好几万斤呀。”
“妈呀,好标致的果子。”
我心里觉得好笑地从林间走到路边,只见那些坐在车箱里的农民都站着,手上的动作还非常夸张,那不是在摘椪柑,而是抱着椪柑树的整个枝段在使劲地往下拽,口里还一边吆喝着,“快拉、快拉、车开慢点、车慢点开……”
我见状,心疼得要命,因为刚听到他们的惊呼,心里还偷偷乐着,所以只好笑着说:“大家慢点、慢点呀,椪柑可以随便摘了,都可以摘,吃不了的兜着走也没有问题,可别弄坏了我的果树呀”。
大家相互一笑,随之赞扬的话语就迎面而来……
“好厉害,你这下发大财了吧。”
“你什么时候也帮我把家里的果树弄成你这个样子呀?”
“把你的技术也教教我们吧。”
丰收的喜悦就这样分享着,传递着……
农村有句俗话:“过细过细一个大屁,毛搞毛搞一个元宝!”——这恐怕是“全息自然农法”最原始的理论依据了。
三、虫子的故事
农业种植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治病虫害。
开始的几年,我睡觉几乎都是半醒半着的状态,琢磨着对付虫子方法。后来,对果树及各种害虫的发生、蔓延规律我都研究了一个通透,慢慢地就不再担心害虫危害了。
“允许一定程度的危害”——这是我从专业书籍上看到的一句话,这里的“一定程度”说得很含糊,但这句话且成为我偷懒的最好借口。
大胆放任的蚜虫,还没等过完夏天就自动消失了,而且危害程度并不大,受到危害的枝梢后期的表现反而更好。图1-05
图1-05放任管理后果树自然生长的情景
大胆放任的潜叶蛾,啃食了秋梢(结果母枝)上的全部叶片,但这些枝梢第二年开花、坐果的表现反而更让人满意。
蚧壳虫一年只有四代,发现果树感染了蚧壳虫,就立即剪弃整个枝段。
锈壁虱一年有二十多代,发现锈壁虱造成的灰果就及时摘掉,就能控制住它们猖獗泛滥。
理论上红蜘蛛害怕夏季35℃以上的高温……
以上都是柑橘果树的主要害虫,而且均有不少的天敌,在杂草丛生的果园中,种群数量均能受到天敌的控制。而且随着放任的时间越久,各类虫子均越来越少见。
年7月中旬,市农业局、林业局、国营林果场场长和有40年柑橘管理经验的老专家李选伦老师等人来我们果园调研考察,当时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椪柑果园里似乎释放着幽幽的蓝光,整齐的果树枝梢吞吐着阳光。寂静的果园令人感觉有点阴森森。夸张点说,独自走进这个果园会感到害怕,还真有点原始森林的味道呢……
调研考察大队一行来到果园,大家边走边看,慢慢就夸赞起来:“厉害,这么大的园子怎么没有看见你请人呢,就你们两口子做的吗?”
我说:“刚开始是请了七八个工人,完成了水利道路等基础建设后,就改为在忙时季节请临时工了。”
他们之所以说“厉害”,我知道,无论是谁,只要是把果园景象全部尽收眼底的时候,谁都无法相信,这是两个懒得出名的人做出来的效果。
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询问开了。
“你用的是什么肥?”
“你打了什么药?是用什么叶面肥了吧?”
我回答说:“我什么药都没有打,我天天在地里转悠,发现虫子逐渐少了,现在几乎看不见什么虫子了。我是去年年底下足了饼肥,还收来很多秸秆把全园覆盖了,今年一直干旱下不了肥。”
听到我说没有打药,大家很惊异,他们不相信。老专家虽然从开始就要求我搞有机种植,但仍然不大相信我真的没有使用农药、化肥,他立即要我去找把锄头来。
我问:“您要锄头做什么用?”
老专家且回答说:“我们要看看果树须根的发育情况。”
我说:“看须根,那就不用找锄头了。”
我在心里暗自嘀咕,还真有这样刨根问到底的人呀。我伸手到草丛里掏了几下,顺手就拉出一大把须根来。全体调研人员更为兴奋,全围了上来。
老专家立即对农业局长说:“快拍照,快拍照、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果园生草后的根系标准,须根发达而主根少,而且生态系统还恢复得更快。”
听了这话我才感觉到,或许我的懒惰,无意中闯入专家对果园新技术的研究领域了……
对付虫子我还有一个歪理:虫子的危害毕竟是有限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少收获一些或者多种一些而与虫鸟共享大自然的恩赐呢?就是这个非常简单的想法,使我放心地采取了放任管理,还简称“最大限度尊重作物自然生长规律”,后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极品化生产道路”之说,正是源于这一思想。
年3月开始,我们特意在上海某柑橘公司的大面积柑橘场中,承包了55亩柑橘果园进行对比试验:我们的果园全年不使用农药,相比柑橘公司全年20次以上的农药使用频率,至今两者并无明显差异。
四、大兴水利
水是农业的命脉,特别是耗水相对更大的果园,我们对兴建蓄水池的渴望可想而知,但苦于耗资过大,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提前规划。
在果园山顶上,有一块空地,正是我们规划蓄水池的地方,计划冬闲季节做成地下储藏库,春夏季做成蓄水池,旁边做成人居别墅,以保证生产、生活两不误。
当时,正好附近在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大量的土方,施工方主动找我们买土,而且越多越好,这下可真乐坏了我们。图1-06
图1-06高速公路的施工队免费帮助我们开挖的山顶蓄水池
我们就在这块空地设计了一个大约长60米、宽40米、深5米的水库,土方免费送给了工程队,并要求他们把在附近林场挖出来的草皮、塘泥送给我们。这样一来,等于同时解决了双方的两个大问题:他们要土,还要废弃物的倾倒场,而我们要蓄水池,还要腐熟的活土。
施工队安排了四辆挖掘机及23辆运输车,足足工作了四天四夜,在我的果园最上方挖了一个很大的蓄水池。我们用了3台套水泵日夜不停地提水,足足忙活了一个星期才把这个蓄水池里的水灌满。而且,刚开始的时候,蓄水池里的水渗透得较快,之后,
我们又补抽了一次水,才慢慢稳定水位。这样,果园的生态环境系统等于拥有了一个尤为重要的元素。而且,高处的水自然渗透刚好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果树,后来全园兴旺均得益于这个蓄水池。
这里,还有一个水利系统建设的好案例。
在我果园的最下面,有两亩多地的果树,记得是株。我们来之前是邻居大爹承包的,他告诉我说:“人家承包的果园,多少还够自家人吃的,而唯独我这里的果树,从来不结果,跟有鬼一样。”
开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块地里的果树真像是跟人有仇一样总是憋着劲。
我对它也是格外用心,可它就是没有良好的表现。我气它不过,下狠心给它加宽加深了围沟、腰沟。
就是这个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的开挖行为,使这块果园在第二年突然亩产过万斤。这让当地的老百姓把我的技术吹得神乎其神,名声在外,经常有许多远方的果农朋友慕名而来。
这一现象让我觉得,土地是需要呼吸的。因为,我们深挖沟渠时发现,15年前建园时抽槽置入的灌木还没有腐烂,这不正是因为呼吸不畅造成的吗?新挖的深沟刚好让这片果园土地的呼吸系统得到疏通。
在农村有“高一寸是田、低一寸是水”的说法,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后来,我们协会的主产基地是一块小平原,唯有4户会员的果园集中在一个小土包上,恰恰这四户的果树相比其他会员的果树大了2~3倍,产量也高出许多。
这里所说的“大兴水利”并不是为了方便排灌,从“允许一定程度的虫害”开始,我们逐渐也尝试“允许一定程度的干旱”,保证在作物可以承受的局限内能提供适当的帮助即可。我们不能“总是心太软”,得心狠一点才好,“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规律”——“极品化生产”的核心就在于对这个“一定程度”的把握技巧上。
五、产品品质赢来的自信与骄傲
说到产品的品质,我这里有一个值得骄傲的故事。
每年我都要给那位辅导我的专家老师送椪柑,顺便还捎上一些香油、土鸡等。
年是我们试挂果的一年,我特意准备了一箱椪柑、一壶香油和几只公母配对的土鸡,送到老师家。我知道老师不稀罕椪柑,因为给老师送椪柑的人太多。当时,我也不知道我的产品是否比人家的更好,反正是自己产的不在乎。
来到老师的家,只见满屋子都是椪柑。我只好说:“请您尝尝我椪柑的味道,再给些建议。”
老师顺手拿了一个,剥开尝了一瓣,立即惊讶地问我:“这是你地里的果子吗?”
我说:“那是肯定了,难道我自己种椪柑,还去买人家的来给您?”
老师连声说:“好,好,真好!你等等,我先去打个电话。”
老师的电话在卧室呢。
电话是打给市农业局长的,老师立即请他赶快来一趟,我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老师回头告诉我说:“农业局长要带队送椪柑去北京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评比活动,我家眼前的这些椪柑都是下面基地认真挑选来的,我们刚刚挑出一些质量最好的,但比起你这个椪柑,口感就差远了,所以,请局长过来一下,立即去你家重新再挑选一些椪柑去参加这次评比活动。”
没有比这更好的评价了,我很高兴。其实,谁的椪柑参加评比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我高兴的是老师这一举动是对我那套种植方法及技术的最大的肯定,证明我的椪柑品质超群。图1-07图1-08
图1-07果实的大小一致,看得见的品质
图1-08内行人士可以从这些果实的外观上知道其品质的优异
后来,农业局长参加评比回来,老师还特意打“评了个金奖。”此事从*府内部传开后,*府礼品渠道上就一直在用我们的椪柑了。
我也是后来才明白,为什么一些朋友的孩子后来总是吵着要吃何叔叔种的椪柑。后来我不种椪柑了,个别孩子从此就不再吃椪柑了。这成为我一个不小的遗憾,感觉是自己亏欠了这些孩子们。特别是我的父母,第一年就自留了多斤椪柑硬是不让卖,一个春节前后就消化得干干净净。一次,父亲单位的一位老领导家访到我家,吃了一个椪柑后就惊讶地问道:“这是什么橘子,怎么这么好吃?”
我父亲告诉他说:“这是我儿子种的椪柑。”
那位领导不信的说:“椪柑我吃的多了,但都不是这种味道呀。”
还有我那可爱的外甥,因为距离较远不方便提供,在处理一批尾货的时候,我特意给他带去不少,还多留了几筐放在他的小床下,哪知我们都忘了这件事情。后来,已经进入夏天了,小孩子在家玩球,球滚到床下,孩子找球时才发现床下还有椪柑,说是好吃得不得了。我妹妹非常惊喜地打电话给我汇报椪柑的口感,还说“一个都没有烂”。每次大家回忆起这段往事,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我孩子的舅舅,由于担心他家两个孩子吃得太快,把我送到他家的椪柑分散藏了很多地方。等到了夏天,他家要摘棉花了,在寻找花包的时候才发现一个角落里面还有一筐椪柑,他特意转告我说,保存到那个时候的椪柑是如何如何地清甜、爽口,吃来很舒服,还没有发现有烂的。用舒服来比喻味道,看来我们只能去意会了。
年是我们椪柑大丰收的第二年,在我打扫仓库迎接丰收的时候,发现仓库中间的隔墙上有几个枯萎的椪柑,明显是因为脱水而不是腐变造成的干枯,这引发了我研究自然种植法的极大兴趣。
前几年,我们在浙江三门,发现按照有机生产标准种植的*秋葵的保质期也很难超过3天。年在武汉自然农园又发现,全息自然农法生产出来的*秋葵,随意地扔在地上半个月竟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联想到早期我们的椪柑只枯萎不腐烂的现象及日本“傻瓜木村”提到不烂的苹果之说,我们年的11月11日又特意从神农架带回了市场上零售的野生猕猴桃自然存放一年后,该野生猕猴桃只是枯萎但无一腐烂变质,这足够说明,只有野生或仿野生的自然农法结出来的果实,其生命力是最强的,品质也是最卓越的。图1-09
图1-09自然存放3个月到次年8月26日的猕猴桃
这种放任式的管理方法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如此耐储藏,还有更好品质,真令人惊喜。因为,我在提前了解市场、发展客户期间就得知,几乎所有经营过椪柑的人都遇到因为大量储藏椪柑而腐烂的问题,而且这种高品质椪柑在市场上快速赢得优势,为后来发展协会、合作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第8期《世界农业》杂志的封底刊登我们的品牌(图1-10)后,还有一位北京的陌生人给我们汇来一万元钱,解释说是支持我们发展事业的,这一善举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敢放弃这份执着。当然,现在我们早已经是老朋友了,这笔汇款现在仍然静静地躺在账上,像是一双眼睛,时刻盯着我们,更像一根鞭子,时刻鞭策着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更不敢偷懒,后来也激励我要到北京去建一个自然农园。
图1-10在年第8期《世界农业》杂志上公开承诺:
“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极品化生产道路”
六、全息自然农法源于自然、回归自然
图1-11所示为长在我家后山垂直绝壁上的一颗老树,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的老婆出生的时候,老丈人砍掉了上面的枝干,而现在能看见的所有枝干都是后来长出来的。
长在垂直绝壁上的这棵老树,没有土壤,甚至没有正常立足的地方,连石缝都没有发现。那么,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又是如何抵抗狂风暴雨、多年侵袭的呢?它的生存智慧在哪里?这就是生命!甚至是没有办法按照常理来解释的自然生命!
图1-11逆境百年——长在垂直石壁上的树木
践行全息自然农法过程中,参读它能给我信心和勇气。它带来的思考和启发,更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在它的上下左右之间,我寻找着它顽强生存下来的种种玄机,挖掘自然生命魅力的源泉。
早期在神农架,类似的发现也不少。自然万物的生存智慧让人敬畏。每当看到农村大田作物被虫子侵害得面目全非时甚至颗粒无收时,我总感觉是种植者在什么地方弄错了,因为神农架拥有各类植物多种,是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从来没有看见什么植物有过太严重的虫害。
全息自然农法正是在不断的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得来的。
我觉得神秘而充满生机的神农架是可以复制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偏偏爱好农业的全部动机——完全依靠自然的力量生产出地道的食物来,那该是一件多么喜乐的事情?全息自然农法食材森林的灵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驱动下建立起来的,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离开神农架后,我总觉得自己一下子丢了魂。
所以,有机会之时我毫不犹豫地开始打造“生命第二居所”实践体验。尽管当时父母拼命反对,但也没有让我动摇。哪知后来父亲去农场看我,酒桌上突然对我找来的陪客问及他的同班同学李选伦老师来。凑巧的是,这位陪客又刚好跟李选伦老师工作在同一部门并非常了解。
李选伦老师就是当时全市唯一的柑橘首席专家,从事了40年的柑橘研究并亲自指挥建设过很多大型柑橘场。
这就是我说的“运气”——老师送给我大量现代农业技术书籍,并亲自辅导我对老化的柑橘园进行换种、改造。初期,我一本正经地按照老师给我提供的有机标准按部就班地开始生产实践,渐渐地我觉的那种又笨、又累、又烧钱的玩法并不是我想要的。
我在承包的果园边上买了一套民房,在农村称其为屋场,占地三亩余,预备以后改建成自己养老的居所。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就成了我的“果蔬母本园”,只要是我方便采购到的果树及农作物,在这里应有尽有,什么样的蔬菜都有种植,还有樱桃、桃、李、杏、柿、枣、柚、橙等,每年都有吃不完的水果,还各自建有管理档案。我想先给自己建设一个花果山来。而且,我在其中还划出了一小块地做实验田。
园内有一个小水坑是人工挖出来的,不足30平方米的水面有两米深,而且用山里的石头码砌得很整洁。水一直很清澈,里面放养了很多从水库买来的鱼,要吃的时候,只要用根棍子在里面搅几下,鱼儿就自己飞到岸上来了。因为山顶上有一个很大很深的水库,所以,给这个水坑换水特别方便,进出口我都预埋好了水管。大门口就是排灌渠,经常也有水,是漳河水库里的天然饮用水,还是流动的。
别小看了这个水坑,它是整个院落的生态链的核心,我收集了很多青蛙放在里面,为的是对付种在院落里的蔬菜害虫。动物我也养了不少,但都只养一对。
例如鸳鸯鸭(俗称旱鸭)、鹅、羊、猪等,都是常规养殖品种。我只是好奇,想对它们多点了解而已,后来以养土鸡为主,每年养只,因为土鸡很多,母本园里的杂草就没有了,园里的视线很好。后来为了让地里生草,还专门给土鸡网出一条走道,让它们直接上我的大果园去觅食。
平时,我特别关照这个小母本园,谁家的鱼塘死鱼多了,我就弄回来埋在果树的周围并跟踪做好记载,我要的是产品在口感上的突破。
这个小母本园里的那块实验田,就成了我实验科学种植技术的实践基地。
慢慢地我自作主张地进行各种对比试验,有些试验甚至是破坏性的。例如,对于各种植物生长激素的试验,各种激素及其不同使用浓度的对比,我还真没有少做。而且除椪柑外,自家小农园的各种蔬菜、其他果树均没有逃脱这种破坏性的对比试验。在那段时间里,我痴迷于对比检验农业科技,几乎所有的新技术都亲自实验过。尤其是激素(这个农民都会),我实验过所有的激素,并且是不同浓度的对比实验,清楚地知道激素的厉害。
莴笋喷了植物生长激素后,很快可以长到一人多高,只有皮和叶而没有了心,叶子还拉得细长细长。一颗野桃树喷了激素后,我发现满树只长桃核而没有皮和肉,来年地上长了桃树幼苗。还有柚子,涂抹了激素后,长到脸盆一样大,我独自还不
舍得吃,特意弄回家想和父母一起享受我的科技成果。结果,打开了一看,肉心只有拳头大,原来也只有皮,口感还跟木渣一样。
其实,正是这些破坏性的试验让我明白:农业也该倡导职业道德。而另一方面,我反其道而行,完全模仿神农架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没有锄草的管理方式,渐渐完全放任,这才叫真正的回归自然。所谓“极品”,是从超市服务员的口中最先叫响的。她们说:你的椪柑比任何精品椪柑的味道都好,所以我们挂上极品的招牌……
七、自然农法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
技术,需要把一细化成十,方能说清楚;而技巧,需要把十合成一,方可见成效。而部分专家偏重理论技术,比较不惜成本;农民偏重实践技巧,比较在乎投入。对比实践中发现,农民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绝对到位,技术与技巧之间的断层距离还真不小。
而且,自己跟自己的对比试验,并不能满足差异性数据采集的特殊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寻找其他种植户的不同管理案例,这里暗藏着另外一种机缘。我承包的农园距离我家大约80千米,其中,有3条道路可供选择,刚好这3条路都必须经过辽阔的柑橘大产区。这给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顺路随时获取广大果农们各种不尽相同的管理案例。
沿途我没有少拜师,因为平均每周我得回家一趟,给父母及孩子送菜。长期本着“向农民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发心,专注于广大农民千奇百怪的各种实践案例,搜集整理农民的生产经验,让我乐此不疲。这就是为什么说全息自然农法是“从农民中来”的全部依据。
我们的椪柑被当地*府当样品送检获奖并进入礼品渠道,紧接着“极品椪柑”在超市叫响,使我们在整个产区的名气越来越大。从年我们有了自己的产品开始,我和后来的合作伙伴就自命名为“椪柑产销者协会”了,当时只为印发名片而为,并未正式登记注册。
谁知道销路一下子打开,产品供不应求,商贩及超市等紧追着要货;而另一方面,带着礼品登门请教的果农更是络绎不绝;双向需求促进我们及时到工商行*管理局登记注册,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顺利出台,我们获得了空前发展,而且几乎在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先后在当阳市、枝江市、宜都市又增加了3家柑橘专业合作社,社员覆盖了宜昌、荆州、荆门3个地级市。
我们一下子成为当地及周边“行业资讯的汇聚中心”。这可是一个不能小视的优势资源,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问题、新喜悦、新兴奋点自动送上门来。
广大社员纷纷效仿并越来越深入地开始了极品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种种更简、更省、品质更好的试验结果,均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我们这里。得到验证后,我们又立即通过《会刊》发布到社员中去,一场轰轰烈烈的“极品化生产竞赛”在我们这里集散、再集散。全息自然农法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这样在我们的手上反反复复过滤、流动、积累、沉淀、再沉淀……
1.在生产方面,社员们比学赶帮超的气氛令人振奋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实践案例:当金塔村的沈先生得知我们椪柑口感好是因为使用了菜籽饼肥的缘故后,他在买不到菜籽饼的情况下,竟然“急中生智”,认为菜籽饼是提取菜籽油后的渣子,一定没有菜籽油好,所以他选择菜籽油来当肥料用。而且后来他给出的结果是整树上下内外的椪柑个头一样都很大,口感也非常好。还专门替我们保留了一串一根不足20厘米的枝段上整齐排列着8个同等超大的椪柑。
至于这种办法是否靠谱,是不是菜籽油的功劳,我们没有来得及验证。还有社员,冬闲时节聘请了三班人马帮助全村村民打扫猪圈,收集猪粪做堆肥,还有不少社员广泛收集秸秆做堆肥使用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极品化生产实践结果均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合作社。图1-12为合作社社员家庭果园丰收的情景
图1-12合作社社员家庭果园丰收的情景
2.社会影响较大
当时从地方到全省再到全国,各级*府均给予了我们不少的光环。全国首届中国新农村建设论坛上,协会被授予“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我本人被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府授予“农村拔尖人才”称号(图1-13),媒体也纷纷报道协会的工作成果,《整合借势天地宽》、《领唱致富经》等等类似的专题报道,不断强化团队的责任意识,鼓舞团队提高行业认识(图1-14)。甚至惊动了省地各级专管农业的领导特意找我们来调研,还多次把全宜昌市的农村进步人士集中到我们的办公中心交流座谈。图
图1-13淯溪红椪柑产销者协会获得的荣誉
图1-14媒体报道
图1-15邻市领导组织柑橘同行上门交流
3.市场表现繁荣
年度,4位客户3次登门监督我们采收及处理,后来一定要高出产地价0.3元/千克收购我们的全部产品,依照他们所给的条件,我们的吨的椪柑直接增收4.5万元。
年,产地行情0.72元/千克,合作社社员产品销售价格2.32元/千克;年,产地行情1.08元/千克,合作社社员产品销售价格3.00元/千克;年,产地行情1.24元/千克,合作社社员产品销售价格3.8元/千克。对比此价格,如果除去成本的话,合作社社员一年的净收益是非社员的四五倍——这正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而且,很多成员销完后,又主动帮助其他农户推销,额外赚点中介费。后来,出现了不少客商公开扬言“非淯溪红椪柑不要”的良好局面。而3年间,我们直供到超市的产品价格分别为1.28元/斤(1斤=0.5千克。全书同)、1.68元/斤、2.40元/斤,一直引领超市最高零售价,而且每年都供不应求。年元旦前三天,我们送到宜都东方超市的产品脱销了。超市生鲜部经理电话催要大量椪柑,我们连夜组织了一车椪柑在元旦节的早上送到超市,我们刚到就听见超市的促销人员举着话筒高喊:“极品椪柑又来了,极品椪柑又来了”。极品椪柑的概念,就是这样诞生在我们的中心产区——宜都。年元旦前,社员陈喜来告诉我,他的大部分产品装在我们“淯溪红”的包装箱里,卖到了4.8元/千克(行情价仅1.24元/千克)。他后来告诉我说,装箱的时候还怀疑我提供的价格是不是太高了?结果是:在他去结帐的时候,从消费者那里得到了一致的称赞并当场获得了第二年的大笔订单。
“这车货是发岳阳的”“这车货是发杭州的”“发沈阳的货晚上可以装完”……这是当年我们合作社交易中心门前椪柑装车时传出的声音。特意写这些,那是因为岳阳、杭州都是椪柑的主产区,而我们的椪柑在人家的地盘上连续几年一直引领最高零售价。
年年底至年年初的椪柑市场行情恐怕是椪柑有史以来最为不幸的一年,一场大雪对全国的椪柑产业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全国柑橘同类产品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销售困难。特别是湖北(柑橘北沿产区),被冻死的椪柑树更是不计其数。当时,因为大雪封路,浙江、湖南的椪柑最后卖到0.2元/千克,*府还每吨补贴50元运费,甚至连专程来我地的客商都改走了他乡。而我们合作社成员的产品销售价格均在1.10~1.5元/千克抢先销售一空,不但卖得更快,还都卖得更好。
年,我们刚好组团在北京新发地开拓市场,且我们公开定价是8元一个(64元/千克),椪柑刚刚在北京卖火,我们组织了大量的库存且没有来得及销售,当年社员的椪柑树又全部被冻死,导致合作社彻底破产,我们的繁荣暂时被毁……
4.社会效益
破产以后,我与合作伙伴在各地推广全息自然农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大家总觉得全息自然农法只适应高端、小众,而产生种种非议和抵触。其实,全息自然农法曾经广泛展开过,除了上述的农耕生产外,还在乡村文明、城乡互助或人文社区(虚拟)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性作用。“全息自然农法”其实早有一个极其生动而鲜活的运用,那就是“人文社区”:一家产销协会、三家专业合作社,还有一个快乐老家——网络志愿者团队。线上、线下分别超过位成员,生产成员遍及宜昌、荆州、荆门3个地区及宜昌的当阳、枝江、宜都3个县市,而线上网络志愿者直接遍布全国各地。
这正是“全息自然农法”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效益。但为什么我们要称之为“人文社区”呢?这取决于当初一时兴起而发起的“快乐老家网络大结义”,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快速结义了千余名热心人士,并集资组建了“快乐老家助学基金”与“快乐老家创业基金”。这两个当初分别限额元的小小基金,使我们线下的合作社与网络热心人士紧紧联结在一起,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市千余热心人士志愿帮助合作社策划、招商“月亮河养生度假项目”并在全国促销。专程来到我们产区的兄弟姐妹更是不计其数,且没有少给社员们派发红包。社员在家开办“农家乐”正是源于此……原来,幸福在屁股后面的尾巴上——再回首,无限幸福。
5.全息自然农法的诞生
继我们在年第8期的《世界农业》杂志上宣告坚定不移地走极品化生产道路后,我们顺风顺水地走到了年。哪知好事多磨,受年的天灾(大雪封路)与人祸(蛆柑短信)的双击,合作社破产。之后,我仍然不甘心离开农业,坚持在农业领域谋求生路。9年年底,我的一位朋友从北京给我邮来一本日本人写的《自然农法》,阅读之后,我立即回应朋友说:“我们合作社的极品化生产故事更生动、更精彩!”朋友立即鼓励我赶紧把所有的故事全部写出来。
现在看来,假设没有年遭遇的那场天灾及人祸,社员们的果树也没有全部冻死,我们会发展成什么样呢?我们会跟今天一样自由自在行走全国,在更大责任、更宽阔视野中谋求发展吗?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