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比较长,请酌情观看。
“飞龙掌血生滇南。粗蔓巨刺,森如鳞甲,新蔓密刺,叶如橘叶,结圆实如枸橘微小。”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二三《蔓草·飞龙掌血》
瑶族老班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瑶医用药十分丰富,据调查有种,在实践中还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所治疾病的特点总结出独具一格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种。《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卷)》收载了此种老班药和39种瑶族常用药。对具体一种药,除了按其性分为温、热、寒、凉、平性外,还按药物功效分为风药和打药。补气补血的药都归为风类,打药是指具有破散作用的药,按照盈亏平衡原理,对于盈症治疗用打药为主,亏症治疗用风药为主,风打搭配使用,产生更好的疗效。粤凰生态园历经10多年,收集整理了各种瑶药和常用药材标本多份,继承研发了30多组现代常见多发病的泡浴药方和产品,为瑶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和推广应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飞龙掌血,这个名字一听很霸气,像是武侠小说里面的一个招式。其实飞龙掌血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可能是因为它茎蔓像龙一样攀援飞腾,故名飞龙。又植物带刺,不小心手被刺伤,手掌可能滴血,故名掌血。
飞龙掌血是植物的中文学名。因其分布和用途极为广泛,它的别名也有很多,如(刺米通、溪椒、*椒根、见血飞、八大王、亦雷、温答、猫爪簕、烧酒钩、散血丹、散血飞、画眉跳、油婆簕、抽皮簕、爬山虎、小金藤、入山虎、簕钩、*大金根、鸡爪簕、牛麻簕、三文藤、大救驾、三百棒、*肉树)括号里面这些都是它的别名。它的别名有点多,一看就是核实起来要命的样子(捂脸),不过飞龙掌血这个属所含的植物其实并不算多,中国植物志上记载仅有飞龙掌血一种,本种在我国却不少于三个类型。
飞龙掌血是芸香科飞龙掌血属的植物。芸香科植物普遍地含有挥发油,虽然有些是属于非挥发性的,但大多数挥发油是属于单萜和倍半萜类。这类挥发油造就了芸香科植物独特的气味。
你还记得你吃过多少种“柑橘类”水果吗?它们是不是都有一种“柠檬清香”,柑橘类水果其实都是芸香科柑橘亚科的植物,这种“清香”是芸香科植物共同的一个特点。在野外揉碎叶子,能闻到这样清香的植物,基本上可以往芸香科植物去找资料了。
在植物分类上,普遍认知是苔藓早于蕨类植物诞生,蕨类植物早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早于被子植物。而在被子植物里面,木兰目是现存有花植物各目中最古老的类群。
联系到木兰目和毛茛目中的木兰科、小檗科、罂粟科、防己科等也普遍存在类似芸香科所含的生物碱,尤以异哇啉类即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FishWaterman()认为这类生物碱的存在是以支持Hutchinson(),Meeuse()等人的设想,即认为芸香科的远缘祖先是木兰目。
Ehrendofer()更是基于异喹啉生物碱、柠檬苦素(Dreyer)、染色体型以及离生心皮等特征,将木兰亚纲与芸香科的原始类群诸如花椒族和龙飞掌血亚科联系起来。
古植物学方面,芸香亚科和飞龙掌血亚科成员的化石发现较多。Gregor()报道在欧洲中及西部包括英格兰南部的始新世至上新世地层找到飞龙掌血属8-9种的种子化石。Hans-Joachim(,)先后报道在欧洲更新世至始新世地层中找到飞龙掌血属和花椒属的种子化石。
而飞龙掌血属植物的生长的最盛期是在中新世,约为万年前至万年前。综上所述,飞龙掌血这种植物也许比我们想象中要古老得多。
飞龙掌血是一种木质藤本。枝和叶轴常有锐刺,远远看去是特别平常的杂木从,凑近摸起来却是非常不好惹的浑身刺。在茂密的森林里,它粗壮的茎上更是密布“狼牙”,巨刺更是如同它的盔甲般,让人生畏。
它的小枝被锈色短柔毛。叶子是三出复叶互生,小叶无柄。在叶面上密布透明油点,拿着叶子对着光会看到一个个透明的油点,特别明显,揉碎叶子会有柑橘叶的香气。它的花是淡*白色,雄雌异花。核果成熟时橙红色或朱红色,果皮麻辣,果肉甜,个人感觉吃起来不是很好吃。
《中国植物志》描述
生活型:木质藤本;茎:老茎具木栓层,茎枝及叶轴具钩刺;枝:幼枝近顶部被锈褐色细毛或密被灰白色毛;叶:3小叶复叶,互生,密生透明油腺点,小叶无柄,卵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9厘米,先端骤尖或短尖,基部宽楔形,中部以上具钝圆齿,侧脉多而纤细;花:雄花序为伞房状圆锥花序,雌花序为聚伞圆锥花序;花单性;萼片及花瓣均(4)5,萼片长不及1毫米,基部合生;花瓣长2-2.5毫米,镊合状排列;雄花具(4)5雄蕊;雌蕊具(4)5心皮,子房(4)5室,每室2胚珠,花柱短,柱头头状;果:核果橙红或朱红色,近球形,径0.8-1厘米,含胶液,具4-8分核;种子肾形,长5-6毫米,种皮褐黑色,脆骨质,胚乳肉质,胚弯曲;产地:产秦岭南坡以南各地;生境:山地,较常见于灌木、小乔木的次生林中,攀援于它树上,石灰岩山地也常见;海拔:10-m;物候期:花期春夏,果期秋冬。
《中国民族药志要》分别记载了布依族、傣族、哈尼族、景颇族、拉祜族、苗族、土家族、佤族、瑶族、壮族的用药经验。
飞龙掌血是一种常见的民族药用植物。它除了是瑶族七十二风的走血风之外,还是傣族、苗族、壮族、哈尼族等民族的药用植物。各个地方的别名也大多和血有关,这也侧面反映了飞龙掌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中华本草.傣药卷》记载:除风通血止痛,主治“拢梅兰申”(风寒湿痹症,肢体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傣族:用于刀伤出血。苗族:根、茎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外伤出血。彝族:根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疥疮;茎藤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根皮治跌打损伤;叶外用治痈疖肿痛。仫佬族:根或根皮治疗跌打损伤;外用于疮疖、外伤出血;叶外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土家族:根皮或全株治跌打损伤;根用于散瘀止痛、祛风除湿、消肿解毒;叶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拉祜族:根茎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外伤出血;根或根皮治跌打损伤、刀伤出血;叶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壮族、哈尼族、佤族:根用于跌打损伤。
中医辛、苦,温。归肝、肾经。
瑶医苦辛、涩,温。有小毒。属打药。
飞龙掌血除了能活血化瘀外,因其辛、苦,温,辛能散,行气活血,苦可燥湿,温则散寒,通络止痛,故又能祛风除湿,治疗肋间神经痛、胃痛等。
中医祛风止痛,散瘀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跌打损伤,吐血,刀伤出血,痛经,闭经,痢疾,牙痛,疟疾。
瑶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用于崩闭闷(风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播冲(跌打损伤),冲翠臧(外伤出血),胁间神经痛,卡西闷(胃脘痛,胃寒痛,胃热痛)及风湿、偏瘫。
飞龙掌血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菌、心血管保护和抗肿瘤等活性。飞龙掌血中的5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和几种提取物对豚鼠回肠有解痉作用。飞龙掌血中的白屈菜红碱硫酸盐有抗病毒活性。白屈菜红碱硫酸氢盐有抗病毒活性。白屈菜红碱硫酸氢盐对金*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年,TakomthongPitchayakran等人研究表明,飞龙掌血中,九种香豆素中有七种被认为是抑制阿尔兹海默症(AD)发病的多功能药物。获得的结构-活性关系信息可用于进一步优化香豆素,使其成为可以对抗AD的有效药物。另外,KumagaiMomochika()、YanCan()等也为飞龙掌血抗炎药理提供了新的研究。
飞龙掌血根含白屈菜红碱,二氢白屈菜红碱,茵芋碱,小檗碱以及飞龙掌血默碱,8-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阿尔洛花椒酰胺,8-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等等。根皮含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氧化白屈菜红碱,阿尔洛花椒酰胺,勒傥碱,氧化勒傥碱等等。
根、叶均含白屈菜红碱,为神经肌肉毒,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小剂量对小鼠可引起流产,大最引起麻痹和死亡。
孕妇忌用。
本品根呈圆柱形,弯曲,直径0.8~3cm,有分枝。表面*色至土*色,具纵皱,刮除栓皮,皮部棕红色呈颗粒状。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灰*色;皮部灰棕色,颗粒状;木部具小而密集的小孔。气微,味辛、微苦。
注:《中国瑶药学》里面飞龙掌血是勤仔紧,《广西瑶族习用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卷)》里面是养藏崩,这里运用了瑶语音译养藏崩。
1.风湿性关节炎:养藏崩(飞龙掌血)、追骨风(薜荔)、九层风(鸡血藤)、勤羊刚(菝葜)各18克,黑九牛(威灵仙)9克,米双酒毫升浸泡,每服30毫升,每天2次。
2.胃痛:养藏崩(飞龙掌血)15克,扁化(金耳环)10克,雷骨碎(路边青)15克,五指风(*荆)子6克,楼旧表(露兜筋)、假死风(山胡椒)各10克,切翠林(七叶一枝花)、背块华(丝穗金粟兰)各6克,元林亮(阔叶十大功劳)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3.产后腰痛、头痛、四肢无力:养藏崩(飞龙掌血)、假死风(山胡椒)、大散骨风(白背清风藤)、黑节风(蒴薯)、九层风(鸡血藤)、红弱端(台湾榕)、五爪风(粗叶榕)、(川芎)、大钻(厚叶五味子)、挟红台(桂*参)、九节风(接骨金粟兰)各10克,浸酒或配猪骨头炖服。
4.鹤膝风:养藏崩(飞龙掌血)、九节风(接骨金粟兰)、大肠风(光轴苎叶药)、入山虎(两面针)、歇紧衣垂(清风藤)、血风(走马胎)、鸭灶眯(牛膝)、桂亮(肉桂)枝各10~15克,配猪骨头炖服。
5.闭经:养藏崩(飞龙掌血)、槟榔钻(大血藤),鸭灶眯(牛膝)各60克,(红花)、木姑垂使(散血子)各15克,米双酒浸泡过药面,每次服15~30毫升,每天2-3次。
1.治经闭、胃痛:飞龙掌血9-15克,水煎服。《云南中草药》2.治风湿肿痛、外伤疼痛、肋间神经痛:飞龙掌血干根皮12-18克,水煎服,亦可浸酒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3.治崩漏:见血飞、陈艾各9克,陈棕炭、百草霜各12克。水煎服,白糖为引。4.接骨:见血飞、大*、螃蟹。共捣烂包敷。(3-4《陕西中草药》)5.类风湿性关节炎:用主要由破天菜、飞龙掌血等草药组成的跌打骨痛消酊外用搽剂,用于治疗寒湿阻络型痹病患者。效果良好。6.骨关节病:祛风镇痛除湿酊,由川附片、生草乌、飞龙掌血、川芎等组成,治疗骨关节病4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