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去果皮,白色的果肉宛若白雪,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汁水顿时溅满口腔,肉质细嫩,汁水丰富,还带着一股蜜香……这就是鸬鸟蜜梨。
今天,余杭区鸬鸟镇第十六届蜜梨节开幕,四面八方的宾客云集鸬鸟,赶赴这场关于“梨”的饕餮盛宴。
漫步蜜梨园,一个个硕大的“宝贝”挂满枝头,伸手可及。梨农们正在梨园里来回穿梭,采摘成熟的蜜梨。迎来了丰收季,梨农的脸上也乐开了花。
鸬鸟蜜梨
众所周知,蜜梨是鸬鸟效益农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占据了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半壁江山”,更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在本届蜜梨节上,小杭宝专门采访了这位“蜜梨君”,让“他”来谈谈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蜜梨
我生长的地方,是山清水秀的鸬鸟镇。这里位于浙西北天目山与莫干山之间,境内千米以上的高山连绵不断,是太湖源头。适宜的土壤、气候,充足的光照、雨水,悬殊的日夜温差,都为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可以说,鸬鸟是我的原产地之一。虽栽种历史起于何时我已不记得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在鸬鸟至少有百年以上栽种历史。平天堂山山脚的那棵树龄年的沙梨树,就是我的明证,已被列入浙江省古树名木行列。
不过,鸬鸟镇真正开始让我规模化种植,是这近20年的事儿。在这段时间里,还形成了独特的享誉海内的名牌产品——“天堂鸟”。
在我看来,先进的栽培技术立下了“汗马功劳”:梨农们给我施配方肥,进行病虫无公害防治,套疏果袋……有了这一系列的标准化技术加持,既降低农药污染,又能提升我的外观颜色和内在品质。
同时,镇里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开展校企合作,开展优新品种改良和高品质栽培技术研发,让我能实现品质与效益的双提升。
作为回报,我在交替更换中培育出了翠冠、西子绿、新世纪、*花、变异*花等20余个优良品种,结出了让人口碑载道的果子,换来的是梨农们腰包都鼓了起来。年,鸬鸟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3.5万元,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眼下的鸬鸟镇,蜜梨栽培总面积近万亩,产销率达%。鸬鸟镇也因我而被命名为省级“蜜梨之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多项荣誉。
从很早以前,鸬鸟镇开始为我举办“蜜梨节”。每年的七、八月份,我都拥有了一个专属节日,但今年的蜜梨节却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我,多了一份“文化”。
鸬鸟镇副镇长邹昃宁跟我说,从实际效益和市场预期来看,我已经有着足以支撑经济发展的利润量。在经历了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我必须在现有规模、档次、标准的基础上“提档升级”。
于是,镇里安排我与“文创”相遇。而这次相遇,让我有了两个全新的形象——“梨小六”、“小梨君”。设计灵感来源于我果实的形态,这是其它地区农产品不可替代的内涵呢。
擅长吃的老饕们总结出经验:“6两的梨最好吃。”这就是翠绿色“梨小六”的诞生之因,它象征青春洋溢充满热情,向大众传递着鸬鸟镇热情好客的气息。而“小梨君”以嫩*色为主色调,象征着我的果实成熟颜色,丰润多汁,一口香甜。
从这两款旅游IP形象衍生开来,我还将拥有四宫格T恤、杯套、手机壳等26款文创产品。这些不仅是文创产品,未来更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不仅如此,鸬鸟镇还打算为我打造一个“蜜梨小镇”,要以现有存量空间为依托,打造小镇会客厅、梨文化展陈馆、蜜梨文创街区、科普研学基地。
虽然小镇在规划之中,可我已期待着,带着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过上向往中的“梨”想生活。
眼下正是采摘蜜梨的好时节。趁着这令人高兴的日子,蜜梨君还为大家带来了福利呢:
在观余杭